- 相關推薦
典型應用題教案設計
【復習要求】
1、通過復習能正確迅速地判斷不同類型的典型應用題。
2、能用特定的方法(或公式)來解答典型應用題。
【復習重點】認識幾種常見的典型應用題。
【復習程序】
一、知識梳理
1、典型應用題的種類。
⑴平均數應用題。
用移多補少的思想,把12個不相等的部分數平均分為相等的幾份的應用題。
其數量關系式:
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
⑵歸一應用題。
能夠先求出一個單位量(如速度、工作效率、單價、單產等)的思路來解答的一類應用題叫做歸一應用題。
⑶相遇問題。
相遇問題是研究兩個運動物體(或人)從兩個不同地方,站同一路線相對運動的問題。
關系式:速度和×相遇時間=路程。
分析相遇問題時要抓住其特征,注意出發時間、地點、方向的變化,通常畫出示意圖幫助自己理解和分析。
二、例題。
例1:4臺吊車7小時卸煤1414噸,照這樣計算,增加5臺同樣的吊車,多工作8小時先卸煤多少噸?
這是一道典型的歸一應用題,單一量沒有變即工效沒有變:1414÷4÷7,工作臺數增加到(4+5)臺,工作時間增加到(7+8)小時,根據正歸一應用題求總量的算式為:1414÷4÷7×(4+5)×(7+8)=6817.5(噸)
答:共卸煤6817.5噸。
例2:甲、乙兩車同時從A、B兩地出發,相向而行。甲車每小時行駛42千米,乙車每小時行駛38千克,兩車相遇時離B地336千米。A、B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根據題意,畫圖解
甲每小時行42千米 乙每小時行38千米
甲 乙
336千米
千米
從線段圖中可以看出,336千米正是乙從乙地出發到甲地相遇時所走過的路程。而乙的速度已知,這樣就可以求出相遇時間,即:
336÷48=7(小時)。進而通過速度和×相遇時間=距離。
(42+48)×(336÷48)=90×7=630(千米)
答:AB兩地相距630千米。
三、鞏固練習。
1、師生討論P87頁第10題是什么類型的題,怎樣解答。
2、討論第12、15題。
在解答過程應該注意什么?(畫圖)
3、作業練習。
P87頁11、12、13、14、15題。
四、補充練習。
1、小紅騎自行車從甲地開往乙地,3小時行75千米,5小時到達乙地。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2、兩列火車相對行駛,在兩地間的中點相遇,甲車每小時行駛76千米,相遇時行了5小時。乙車每小時行駛95千米,它比甲車遲出發幾小時?
5 O
【典型應用題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應用題》的教案設計08-26
用比例知識解應用題教案設計04-27
圖文應用題的教案設計(通用14篇)01-24
典型04-30
典型教案04-25
典型環境04-29
詩歌應用題05-01
功率 典型例題05-01
應用題教案04-25
25道應用題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