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養殖帶頭人簡要事跡(通用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用到過事跡吧,根據范圍的不同,事跡可分為集體事跡和個人事跡。擬起事跡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養殖帶頭人簡要事跡(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養殖帶頭人簡要事跡1
張宏兵,男,漢族,1981年出生,大水坑鎮向陽村馬溝自然村青年農民。初中畢業后,先后在銀川、鹽池等地打工,在外打工生涯,使他掌握了一定的致富技能和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2009年底結婚后,當夫妻兩人對未來生活充滿美好憧憬的時候,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2010年初,張宏兵在陪家人去吳忠看病返回途中,不幸發生意外交通事故,突如其來的打擊給這個原本幸福的小家庭蒙上了陰影,巨額賠償讓張宏兵負債累累,家庭生活陷入困境。生活困難并沒有擊垮這位青年農民,處理完交通事故,張宏兵積極調整心態,憑借自己吃苦耐勞,勤奮好學的精神,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努力學習養殖技術,向農村信用社貸款5萬元,購買50多只基礎母羊,發展養殖業。
2014年,村干部了解到張宏兵家的情況后,將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幫扶責任人主動幫助出主意、想辦法,解決養殖中的困難,幫助擴大養殖規模,新建羊棚4道,基礎母羊增加到230只左右,實現了年純收入10萬余元。
在2015年他主動求變,經過長時間的對鹽池縣市場考察發現,鹽池縣養殖肉牛的'養殖戶比較少,市場前景好、利潤高。隨后他走訪多地,向周圍了解養肉牛的基本知識,學習經驗,通過網絡和翻閱各種養殖書籍,了解更多養肉牛知識,并到周邊一些養殖場借鑒他們的寶貴經驗,摸清情況后,張宏兵將養殖的200多只基礎母羊,全部出欄,改養肉牛。他邊干邊學,遇到困難不悲觀失望,更不氣餒退縮,而是積極進取,分析研究,努力學習科學的養殖方法。由于肉牛成本高,需要資金量大,在村集體的協助下,他向信用社借款27萬元,村互助資金貸款1萬元,購買40余頭肉牛,積極主動改變傳統養殖習慣,靠改革創新觀念。2016年肉牛年出欄20余頭,純收入20萬元,他用自己的努力甩掉了貧窮的帽子,成為了我村率先脫貧的致富能手。
飲水思源,富不忘本。在發展致富中,張宏兵同志走在了前列,他在艱苦創業中,得到了鄉親們的關心和幫助,他有著深厚的家鄉情結,總想著為村里的發展做些貢獻。經過長時間的考慮和思索,他決定成立合作社,帶領大家一起養殖肉牛。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與指導下,他帶領5戶村民,其中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成立了鹽池縣天順祥種養殖合作社,主要從事肉牛養殖,并為社員提供技術指導及市場咨詢服務。專業合作社從一成立之時起就樹立了“自己致富,并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發展理念。
2017年5月,為了讓鄉親們有更多的致富路子,他又帶領村民一起進行灘羊育肥。有村民想和他一起育肥灘羊,由于缺資金,張宏兵主動為其擔保在信用社貸款20萬元,年終實現人均增收10000元。通過幾年來的摸爬滾打和艱苦奮斗,如今,張宏兵已經成為向陽村的致富能手之一,青年致富的領頭雁。在自己致富的同時,他沒有忘記為鄉親們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本村和外村的養殖戶來求他幫忙,他總是很熱心地幫助他們,無償提供技術咨詢和養殖書籍。同時,張宏兵同志在多年的實踐中摸索出了一些非常實際的養肉牛、養灘羊經驗。
2017年,張宏兵的養殖場共出欄肉牛40頭、灘羊200多只,收入55萬,現存欄灘羊180多只。下一步他將更好的發展養殖業,帶動更多的群眾發家致富。
每當提到張宏兵這個人時,村民都會豎起大拇指,夸口稱贊。他在農民種樹起了一面致富帶頭旗,是當地村民學習的好榜樣。聰明的人從不等機會,而是主動地尋找機會,抓住機會,把握機會,利用機會,只有踩在機會的肩膀上,才會取得更高的成就。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搶抓機遇,不放棄、不氣餒,勤奮刻苦,踏實知足,用雙手和智慧創造人生價值。
養殖帶頭人簡要事跡2
開始了再一次的養殖技術攻堅。她先后參加了多次養殖技術培訓,進行了畜牧專業的大專函授,獲得了中級農民技術職稱。具備了豐富理論和實踐經驗的她,在畜牧專家的幫助下,經過多次試驗終獲成功,她養的豬真正達到了二元雜交優勢,不僅產仔率平均提高到了12頭以上,而且生長速度快、酮體瘦肉率高,當年就銷售肥豬多頭,純利潤40多萬元。
近幾年來,她抓住生豬價格上揚、國家扶持大型養豬場的良好機遇,不斷加大養豬的技術和資金投入,不斷改良豬的品種。,從湖北引進了大白、長白優良純種母豬30多頭。,又從臺灣達生澤六良種繁育場引進了杜洛克、皮特蘭、長白、大白純種祖代,進行良種繁育。通過雜交,豬的品種越來越好,生長速度不斷加快,瘦肉率不斷提高。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豬的.品種優勢逐漸顯示出來,為她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良好的社會效益。在不少養豬戶為追求經濟利益,大量使用違規添加劑、瘦肉精等藥品的情況下,自覺接受畜牧等部門的監督檢查,每月定期向省畜牧局上報生豬存欄量、成長狀況以及仔豬出生率、成活率等情況,堅持嚴格執行標準化養殖,精心挑選豬飼料,嚴格控制藥物使用,只添加少量生豬生長所必需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這樣出欄的肉豬品質優良率達到了100%,并且出欄的時間比普通豬提前半個多月,養殖場養殖的每批豬都被一些大型超市以高于市場3至4角錢的價格預訂一空。
在不斷加快良種改造步伐的同時,她進一步擴大了養殖規模。,又投資建設了占地30多畝、豬舍150多間的新場,使養殖場面積達到120余畝。目前該場已發展成為擁有固定資產1000多萬元,年純收入260多萬元的中型養殖場,年可為社會提供仔豬3000余頭、育肥豬4000余頭、種豬500余頭,是市規模最大的種豬改良、仔豬繁育和生豬育肥基地。作為一名新時期的科技創業者,利用自己的優勢,探索著新的養殖技術。今年她又在試養的基礎上,全部實行“網上養豬”,也就是把豬養在鐵絲網上,利用鋼筋結構建造養殖網,使之脫離地面,這樣,豬糞、豬尿就會自動落到下面去,使豬的養殖環境比較整潔,達到了減少疾病、促進生長、改善肉質的效果。
養殖帶頭人簡要事跡3
在養殖過程中,黨委政府、有關部門和許多好心人都給了極大的支持,特別是在用電、用水、用地等方面給予她最優惠的政策,去年還為她爭取到國家養豬補貼40萬元。她將大家的關懷記在心中,時刻
不忘回報社會。她把自己多年積累的養殖技術和經驗,通過舉辦專題技術講座和編發小冊子等方式,無償傳授給周邊村民和前來參觀學習的外地群眾,并從經濟、社會效益等方面與養殖戶算明白賬,鼓勵他們實行科學飼養、規范管理,加快良種改造步伐。對有養殖愿望的'無資金戶、特困戶,她免費提供仔豬和養殖技術,幫助他們脫貧致富。近年來,她先后扶持幫助500多戶農民走上養殖致富之路,帶動10多個村發展成為養豬專業村,是大家共認的“致富財神”。為了增強養豬戶抵御風險能力,還牽頭成立了市龍金養豬合作社,對入社的養殖戶統一提供種豬或仔豬、統一提供飼料和藥物、統一提供技術指導、統一銷售等,與養殖戶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
由于事跡突出,她先后被評為、市科技致富女能手、女狀元,,被評為省科技致富女能手,被評為全國農村婦女“雙學雙比”女能手。,她所負責的龍金養豬場被評為市農業龍頭企業。今年,她又因“網上養豬”獲得省第二屆農村婦女“科技創新獎”。面對成績,她沒有滿足,而是大步邁向下一個目標,建成全市最大的良種養殖場。她自信地說,希望就在眼前,夢想一定會成真。
養殖帶頭人簡要事跡4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不是等出來的;我堅信只要勤勞肯干,日子總會越過越好的。”太湖縣江塘鄉五星村貧困戶石純英動情地說。
今年57歲的石純英,妻子去世的早,自己又身患膀胱癌,治療費用花光了家里的積蓄,生活十分困難。2014年精準扶貧政策開始,經評定,石純英被評為貧困戶。鄉村扶貧干部了解其家庭情況后,鼓勵其發展產業致富。石純英通過了解養殖行業發展情況,查詢相關政策,最終決定養殖肉豬,每頭生豬凈收入200元,一年兩批100頭就能收入2萬元,前景巨大。說干就干,2016年,石純英通過小額扶貧貸款5萬元在新屋組山場搭起了豬棚,養豬生豬50頭。從養殖場的選址,到買飼料,到購買豬崽再到養豬的防疫等,幫扶干部和村干部們都一起為他牽橋搭線。2016年當年,石純英戶生豬養殖就賺了2萬多元,再加上殘疾人補助、產業補助、減免新農合等政策,石純英戶住房、醫療得到了保障,人均純收入達到8000多元,年底順利通過了省第三方評估,實現了穩定脫貧。
天有不測風云,正當石純英戶生豬養殖發展的如火如荼之際,2019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造成石純英戶所養的近一百頭生豬死亡,經濟損失達8萬余元。剛剛過上的好日子頓時又有陷入困難風險,但是在困難面前,石純英并沒有喪失生活的信心與奮斗的目標。通過鄉村兩級幫扶干部的幫助和石純英本人的`努力,石純英利用原有豬棚又干起了家禽養殖業,養殖鴨、豚等肉禽達到3千多只。每只家禽凈收入約5元,年出欄三批,年養殖凈收入達到5萬余元,一年就將瘟疫造成的損失賺了回來,石純英又對未來生活充滿了信心。
“養殖的過程中,一定要學習養殖技術,特別是防疫知識,注重風險的防范,這樣才干得長,養得久”石純英現在面對幫扶干部經常這樣說。
石純英戶的脫貧故事感染了很多人,增強了周邊貧困戶通過自身發展脫貧致富的信心。五星村現有貧困戶212戶710人,已脫貧203戶686人,貧困發生率已降至0.5%,今年將實現所有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020年五星村自身發展產業的貧困戶達到120戶,越來越多的貧困戶通過自身的發展實現了脫貧致富。
養殖帶頭人簡要事跡5
沈為明,男,漢族,1965年9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1984年8月參加工作,1997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阿榮旗農牧局工作。該同志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在扶貧工作上兢兢業業、恪盡職守、辛勤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各項任務,為扶貧工作作出了積極貢獻。
勤學思考、精準識別,不斷提升扶貧工作能力。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沈為明同志積極學習上級扶貧相關政策、參加扶貧培訓,強化幫扶意識、拓寬幫扶思路、落實幫扶項目。為了準確把握他所包扶堆糧山村曹守禮、盧國喜等4戶貧困戶基本情況,多次上門走訪,有針對性地做好扶貧施策工作。他經常輕車簡出,深入村里調查研究、摸底工作,掌握第一手資料,了解村“兩委”和黨員群眾代表意見。同時結合精準扶貧工作的要求和該村的實際情況,幫助村里制定了年工作規劃,明確工作目標,理清發展思路,確定幫扶措施,使幫扶工作扎實有序開展,有效的增加了貧困戶收入,有力的改善了包扶村的集體經濟。并且他同扶貧工作隊和鄉村干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戶走訪座談,訪貧問苦,幫助積極爭取項目,為貧困群眾工作做實事做好事,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
不計得失、默默奉獻,甘當后勤“服務人”。沈為明同志利用堆糧山村自然優勢,結合專業知識協助農牧局為2016年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購買40只雞雛,他親自組織養殖戶集中到村主任家為其講解如何科學飼養雞雛、怎樣預防疾病、選配飼料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為了能讓貧困戶早日脫貧致富,他自掏腰包拿出550元錢購買中草藥種子讓貧困戶種植;記得2016年6月22日早上8點正在下鄉去堆糧山村途中沈為明突患心梗住進醫院治療,住院一周后他就要求出院,因為心里惦記自己幫扶的貧困戶還有工作沒完成;還積極參與全旗貧困戶編寫《科學養殖手冊》;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有著較強的工作責任心和熱衷于扶貧工作事業的堅忍不拔精神。
找準路子,依托優勢,發展扶貧產業。沈為明同志帶領村干部,駐村引領隊和鄉干部,深入開展調研,召開貧困戶座談會,讓貧困戶自己分析致貧原因,尋找脫貧措施,制定脫貧計劃,在充分尊重貧困戶意愿的基礎上,科學確立了發展種養植業為主的脫貧致富的路子。一是2018年底通過招商引資,吸引外地“致富能人”來村里流轉土地,發展中草藥種植,使堆糧山村群眾在獲得土地租金的同時,通過帶動貧困戶就業增加收入;二是引導群眾在發展養殖業做文章,積極參與旗里扶貧產業(發展肉牛養殖),沈為明同志在2018年8月前往澳大利亞為我旗挑選安格斯肉牛。
求真務實,急群眾之急,為群眾辦實事。2016年初沈為明同志剛到堆糧山村時,看到村里從村部通往四組的路缺一座橋,他暗暗記在心頭。與局領導匯報后,經多方協調為該村新建一座12米鋼筋水泥橋,目前已建成達標驗收投入使用,切實解決了群眾出門難的問題。針對該村五保戶、低保戶居住條件差的問題,他與村兩委一同與旗民政局溝通協調后將李春英老人送到公費養老院。目前,沈為明同志正與村“兩委”班子繼續按照制定的脫貧規劃,同旗扶貧引領隊和鄉干部一起,做細做實精準扶貧,確保一戶一策落到實處,貧困戶按時按質脫貧。今明兩年,將重點實施兩個項目,發展中草藥種植業和養殖業,幫助貧困戶搬離“窮根”。他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人,就是這樣一個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的人,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強烈的使命感和服務群眾的真感情,用實實在在的幫扶措施幫助困難群眾,讓群眾感受到黨的溫暖和關懷。
情系農村,情系農民,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百姓解愁,讓黨放心,讓群眾滿意,是沈為明同志奮斗目標和永遠追求。他以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和愛崗敬業的工作熱情,獻愛于農村,服務于農民。在帶領廣大群眾脫貧致富、創造幸福生活的進程中,時刻體現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真正本色。
【養殖帶頭人簡要事跡】相關文章:
養殖致富帶頭人事跡(通用5篇)10-12
農村養殖致富帶頭人的事跡簡介(通用5篇)10-11
養殖業致富帶頭人事跡(通用5篇)10-11
養殖戶致富帶頭人的事跡材料(精選11篇)10-11
文明職工簡要事跡,文明職工簡要事跡銀行04-30
養殖大戶事跡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