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班水果歌的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班水果歌的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班水果歌的教學反思1
《水果歌》的旋律比較簡單,歌詞內容為“蘋果蘋果圓圓,我最喜歡吃蘋果。香蕉香蕉彎彎,我最喜歡吃香蕉。柿子柿子扁扁,我最喜歡吃柿子。”三個段落以排比句為主,只要抓住每種水果的特點,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容易記憶的。
小班孩子的注意力時間短,根據這一特征,我創設了小熊過生日的有趣情境,并配合PPT的引導,將小熊的形象展現在孩子面前,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另外,在幫助小熊去果園摘水果的環節中,引導孩子觀察圖片中每種水果的特征,充分調動幼兒的原有經驗,將觀察和表達的機會交給孩子,繼而自然地引出“蘋果蘋果圓圓,我最喜歡吃蘋果。”“香蕉香蕉彎彎,我最喜歡吃香蕉。”“柿子柿子扁扁,我最喜歡吃柿子。”這三句歌詞,并鼓勵他們邊拍手邊念歌詞,感受每句歌詞的節奏。接著,以幫助小熊做沙拉洗水果為線索,引導孩子在熟悉歌詞的`基礎上,初步感受、學習演唱歌曲,并知道吃水果要洗一洗、剝一剝、切一切,一邊根據按要求做動作,一邊有節奏地歌唱,讓孩子們在玩中學。
不過雖然活動已經結束了,也給我帶來了一些思考,讓我體會到自身的不足:
1.互動少,趣味不濃。
雖然在活動設計時,我考慮到了活動趣味的問題,但是在執教中還是出現了一些問題,常常是老師一個人很嗨,而孩子們缺毫無反應。在播放PPT時,教師應當再給孩子增添一些神秘感,比如說遮住小熊和水果的某一部分,讓孩子們積極主動地去猜一猜,這是誰來了呀?可能是什么水果呢?或者,可以舍棄PPT,改為圖片出示的形式,將圖片隱藏一部分,增加趣味。
另外,在引導孩子們設計各種水果特征的動作時,教師可以讓其他孩子一起來學一學示范者的方法,鼓勵他們互相學習,激發孩子的求知欲。只有讓孩子自己參與進來,才能更好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2.反復練唱,稍顯枯燥。
在歌唱活動中,學習活動中預設的歌曲當然是比較重要的一部分,但最重要的還是對歌曲旋律的感受和藝術美的體驗。反思我的整個教學過程,似乎只關注了孩子們“唱”的部分,對孩子們“學會”的結果比較看重,而忽視了孩子對美的感受,反復的練唱,讓孩子們對歌曲也產生了枯燥的感覺,越到結束的時候就越不積極了。我想,在學習歌曲的時候,可以設計一些小游戲,讓孩子們更開放地學習,比如說依次輪唱的方法,每個被摸到頭的人唱其中的一句,分句學習既降低了難度,又能讓孩子體驗游戲的快樂,也會讓孩子們覺得唱歌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當然,活動中我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說對孩子回答的應答不夠準確、語言措辭不夠嚴謹等,但相信有反思就會有進步,以后我會不斷努力,爭取更大的進步!
小班水果歌的教學反思2
在小班上學期《好吃的水果》這一主題活動中,有一個活動《水果照相館》,是讓小朋友在猜謎語的形式中認識一些水果、感知一些水果的特征;而小班幼兒年齡小,剛入學不久,注意力很難集中那么長的時間去傾聽理解謎語,來掌握一些水果的特征等等,還存在著許多問題。而鞏固認識水果又是本主題教學的重要內容。所以依據幼兒的發展需要及教師的實踐中發現的問題,我們就作了一些相應的調整。
我嘗試以兒歌《水果歌》一課為研究課例。通過園本教研使一個主題中的素材點成為可操作的集體教學活動,在多次的實踐與反思中獲得成長。第一次教研活動中,我把最初的活動設計進行說課后,教研組全體成員進行第一次討論,目的是完善活動設計。這是教研活動中的同伴互助行為,彼此借鑒教學經驗和策略,使設計思路更加清晰。教研組成員集體設計中是以圖片引出水果,引起幼兒的興趣,再來鞏固認識水果的顏色,接著欣賞學習兒歌,最后創編兒歌。在試教中,我們發現孩子們開始較有興趣,后來就只是機械地學念兒歌,但沒有真正掌握兒歌結構,到后來就覺得枯燥乏味,沒有達到預計效果。學習兒歌的目的是喚醒孩子關于水果的'經驗,從中感受水果的特征。孩子們只是在有口無心地念兒歌,似乎難以掌握問答式兒歌的結構。有否更好的辦法,使孩子充滿學習欲望呢?在第二次教研活動中我們共同分析在此次活動存在的核心問題:
1、教師的問題過多,重復提問過多,提問的層次性較差。而每次提問后對幼兒的回應是相同的,教師針對幼兒的回應并未調整自身的提問,沒有引發幼兒對兒歌的深入理解,提問缺乏層次性。
2、指導語不準確,語言不夠精煉。句式講解不夠清楚。
這樣我們結合此次活動中教師反應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討論,并預設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例:A、針對問題量過多的解決方法是注意避免重復性提問,多角度變換提問方式。B、而針對指導語不準確的解決方法是針對教育目標,設計提問,并考慮幼兒的語言經驗。如此一來,問題就有了初步的解決方案,教師們的關注點及問題的核心也就此突顯出來,即教育活動中提問的設計有效性較差。為什么孩子會積極性不高呢?我也進行了反思,活動設計中哪些環節是有價值的,哪些環節可以放在其他活動中進行,怎樣吸取同伴的合理建議以修改活動設計。并做好教學實踐的各項準備工作。
第一次教學實踐能檢驗活動設計的實際效果,給我們提供相關信息,如活動目標是否符合本班孩子的實際,在活動過程中重點和難點是否得以注意和解決,師幼在活動中互動的情況如何,等等。在第一次教學實踐基礎上,我對原先教育活動進行了調整。把活動設計添上幼兒最愛的游戲形式—接龍,請幼兒戴上水果掛飾練習兒歌等。
第二次活動中,小朋友的活動積極性提高了許多,但盡管兒歌內容簡單,可還是容易混淆,對創編問答句式兒歌,仍掌握得不夠好,小朋友在生生互動中只局限于自己的水果掛飾,發散性思維沒有得到很好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沒有得到提高。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進入第三次教研,如何幫助幼兒掌握問答句式兒歌?成了本活動的重點、難點!這時,吳園長一番話使我們茅塞頓開;能不能像音樂節奏活動一樣用圖譜的形式來表現兒歌的句式?兒歌中提問什么就用?號來表示,水果名稱用水果圖片表示,顏色用顏色標記表示,瞧,問題一下子就解決了!《水果哥》通過圖譜的方式將兒歌內容一一記錄下來,按照順序排列好,這樣兒歌就生動有趣、淺顯易懂了。幼兒在活動中充分激發了學習的興趣、調動了積極性,不僅能較快地掌握兒歌,而且還能較輕松地利用句式創編兒歌了。真正為幼兒創設了一個想說、敢說、有機會說的語言環境,讓幼兒在互動中提高了能力,獲得了自信!
通過這次活動,讓我深深地感覺到我們所要學的東西還很多。首先,在教研活動中,積極參與,研究問題要層層遞進,不斷深入,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其次,在教學中,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靈活選用教學方法。最后就是要不斷地加強自身的理論及業務學習,不斷地研究和反思。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幼教事業的需要!
小班水果歌的教學反思3
這是一節詩歌創編活動,它以小朋友們都熟悉的水果為題材,教師為幼兒提供了必要的材料,通過啟發和引導為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覺,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活動目標有兩點:
A觀察梨子、蘋果等水果的顏色,以水果的顏色為題材創編兒歌。
B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從活動的效果來看,老師創編一種水果兒歌的第一句,幼兒會創編第二句,比如,老師問“什么水果紅紅的?”幼兒會創編出“蘋果蘋果紅紅的”。活動效果還是較好,完成了活動預設的目標。
準備環節我為幼兒準備了蘋果、梨子、西瓜等水果的圖片(正面沒涂色,反面涂有顏色),還有和這些實物水果。活動中,我以班里來了幾位小客人導入活動。然后出示沒有顏色的蘋果、梨子、西瓜等水果圖片,讓幼兒來觀察發現這些水果都沒有顏色,請幼兒來說一說這些水果的顏色,比如幼兒說“蘋果是紅色的”,我就會把有顏色的蘋果圖片翻出來,以同樣的方式幼兒說出了“梨子是黃色的”、“西瓜是綠色的”,這個環節中幼兒人認識了蘋果、梨子、西瓜的.顏色分別為紅、黃、綠。活動預設的第一個目標基本上達到了。
在創編兒歌《水果歌》環節中,我用圖譜的形式讓幼兒來創編兒歌,成效很好。我先出示“?”圖片問“什么水果紅紅的?”幼兒回答“蘋果”,我對幼兒的回答及時補充,并指著紅蘋果說“蘋果蘋果紅紅的”。然后就請幼兒把創編好的兩句兒歌讀一遍,這樣幼兒就可以根據模句創編下面的水果兒歌了了。在給梨子創編時,老師創編第一句“什么水果黃黃的?”幼兒就創編第二句“梨子梨子黃黃的。”。我又出示了沒有顏色的葡萄,請幼兒來說葡萄的顏色——紫色,并為葡萄創編兒歌。當給西瓜創編時,我想讓幼兒模仿前面的句式編出:“什么水果綠綠的?西瓜西瓜綠綠的。”幼兒顯得有些困難,給西瓜創編沒有成功。我馬上又創編第一句,幼兒還是創編第二句。兒歌創編完以后,請幼兒來完整的閱讀兒歌,為了增加幼兒閱讀兒歌的興趣,我請幼兒用相應的節奏邊拍手邊閱讀,幼兒閱讀的積極性馬上被調動起來了。最后又分組進行了完整說兒歌。在結束活動環節,我為幼兒準備了和蘋果、梨子、西瓜水果讓幼兒進行品嘗。
不足之處,活動結束幼兒的創編興趣還很濃厚,有條件的話應該在準備一些水果圖片請幼兒進行大膽創編,拓展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園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幼兒的語言是通過在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運用而發展起來的,單靠教師直接的“教”是難以掌握的。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引導幼兒積極運用語言進行交往。”
小班水果歌的教學反思4
一、導入。我是以告訴幼兒今天班上來了幾位水果小客人為線索引出教學活動的主角——四種水果。我一一出示圖片(沒有涂色的一面),引導幼兒說出這是什么水果?然后讓幼兒觀察這幾張圖片有顏色嗎?再請幼兒說說這幾種水果分別是什么顏色的。待幼兒回到對了。我在把圖片(涂有顏色)翻過來;
二、引導幼兒編兒歌。我先告訴幼兒接下來我們要根據水果的顏色來編兒歌。我先說一句:“什么水果紅紅的?”再讓幼兒回答第二句:“蘋果蘋果紅紅的。”告訴幼兒把老師說的第一句和小朋友說的第二句連起來,兒歌就編好了。接下來用相同的方法為剩下的三種水果編兒歌。再請幼兒試著把剛才編的兒歌連起來念一遍。“什么水果紅紅的,蘋果蘋果紅紅的;什么水果黃黃的,梨子梨子黃黃的;什么水果綠綠的,西瓜西瓜綠綠的;什么水果紫紫的,葡萄葡萄紫紫的。”
三、游戲。發個每個幼兒不同的水果模型,鞏固幼兒剛學的兒歌。我問幼兒:“什么水果紅紅的?”拿蘋果的幼兒則站起來說:“蘋果蘋果紅紅的。”其它三種水果也用相同的方法來做游戲。
整個教學活動結束后,我認為主要問題在于我的'引導不夠。幼兒們的積極性很高,在創編過程中,我問:“什么水果紅紅的?”幼兒們能夠回答出是蘋果,但是不能把水果的名稱和顏色完整的說出來。可是我只是強調要把水果的名稱說兩遍,再說出顏色才是完整的一句,并沒有用一種更直觀的方法去引導幼兒完整的創編兒歌。如果我一手拿一個蘋果模型,出示一個幼兒會說:“蘋果。”再出示另一個幼兒會說:“蘋果、”然后讓他們說出顏色,兒歌就編的比較完整了。孩子們也能通過提示準確的說出相對完整的語句來,而且也能讓孩子表達的更清楚,活動效果會好很多。
在游戲過程中,孩子們都非常的積極,我問:“什么水果紅紅的?”拿蘋果的幼兒都能站起來,但是他們并沒有按照我要求的那樣站起來說:“蘋果蘋果紅紅的。”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在創編兒歌的過程中,幼兒還未掌握這一句。可見,在教學活動中正確的引導幼兒是非常重要的。
小班水果歌的教學反思5
設計本次活動是因為10月是我園的閱讀月,孩子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制作了《水果歌》,孩子們對水果都有了較豐富的認知。我們發現,小班剛入園的孩子對朗朗上口、曲調歡快的歌曲比較容易接受,所以就決定以演唱歌曲的形式來表現秋天這個主題。歌曲曲調是用《大皮球》改編的,朗朗上口。歌詞我們反復推敲,兼顧到了簡單性、形象性、趣味性。在演唱形式上,運用了創編動作演唱、聽音樂用頓詞演唱、唱出聲音和不出聲演唱等多種形式,保持了幼兒的演唱興趣。歌曲創編部分,我們考慮了三大塊,替換水果名稱、替換水果形狀、替換水果味道。在一研我們發現替換水果名稱對幼兒難度不大,替換水果形狀和味道幼兒卻難以表達,創編總是需要老師幫助總結,自主創編還有一定的難度。二研、三研開展時,班級里的講述水果書活動為本次活動提供了豐富的知識儲備,孩子們替換水果形狀、味道就容易多了。
在這次活動中我們互相學習,取長補短,自身設計、執教課程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如何更形象生動制作課件,形式多樣的演唱形式,有效嚴謹提問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認識。
【小班水果歌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水果歌》教學反思04-27
水果歌小班教案01-15
小班水果歌教案08-14
小班音樂教案水果歌02-16
小班藝術水果歌教案11-22
水果歌小班音樂教案04-25
語言水果歌小班教案02-03
小班音樂水果歌教案03-22
小班《水果接龍》教學活動反思05-02
水果歌小班教案17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