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星光恰恰恰音樂教學反思
思考的問題:
1、在教學設計中,怎樣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與音樂作品來設計教學方案?
2、如何啟發學生用不同的表現形式來表達學生內心對音樂的感受?
案例描述:
《星光恰恰恰》是人音版第一冊第五課《靜靜的夜》中的表演曲目,根據教參中的教學目標是“用歡快的動作表演集體舞《星光恰恰恰》,體驗歡快的情緒,增強身體動作的協調性。”為此我把本首曲目的表演與歌曲《閃爍的小星》的演唱教學相結合,設計了我的教學方案。
但是在上課的過程中,學生對這首歡快的樂曲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一些學習電子琴的學生說“老師,我知道音樂中有弦樂的聲音”,很多學生對音樂中的鈴鼓的聲音很有興趣,躍躍欲試想演奏鈴鼓,甚至有學生在聆聽是數出 “X X X ”的節奏聲音出現了28次。
學生對樂曲的興趣以及對音樂的理解力,激醒了我,自己在設計課的時候,還是把教材、教學參考作為教學的照本宣科的依據,沒有深入地研究教材,沒有仔細地去了解學生的所知所需,在備課中不僅要備教材、備教法,更要備學生,學生是我們的教學主體。
于是我認真思考,要抓住這個契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星光恰恰恰》這首樂曲仔細研究,去探索它的音樂本質,尋找它的可教性。因此,我增加了教學時間,把《星光恰恰恰》單獨為一課時,重新設計了《星光恰恰恰》的教案。
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通過聆聽《星光恰恰恰》,聽辨鈴鼓與小鼓的音色,并能用鈴鼓為音樂伴奏。
2、用歡快的動作表現《星光恰恰恰》,體驗歡快的情緒,增強身體動作的協調性。
3、學習用線條或圖形記錄《星光恰恰恰》,會看《星光恰恰恰》的圖形譜。教學環節做了如下設計:
片段一:聽音樂畫圖譜
1、“在音樂中,你們聽到了鈴鼓的聲音,能不能隨著音樂模仿鈴鼓是怎樣敲的?能不能找出什么規律來對上音樂的節奏?”
2、學生邊聽音樂,邊思考,逐步總結出鈴鼓的節奏“ XX X”
片段二:分句聽旋律,模唱
1、找出音色的不同,并選擇相應的母音來進行模唱。
2、指導學生用相應的圖形來表示音樂。
3、教師啟發學生總結每一句的
旋律,幫助學生掌握樂句。
片段三:出示音樂總譜講解
片段四:布置作業
反思與研究:
反思上述教學過程,本人認為,要讓學生在音樂中學習音樂、感受音樂,獲得音樂的審美情感,教師的教育教研主力要放在研究音樂、了解學生,這樣才能真正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
1、以音樂為主,從音樂的表現手段形式領悟。
2、抓住“以聽為中心”的原則,把教學活動牢固建立在聽的基礎上。
3、激發學生“興趣”來開展教學。
【星光恰恰恰音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星光恰恰恰》教學反思04-30
《木瓜恰恰恰》教學反思(精選11篇)01-09
小班音樂:水果恰恰恰05-01
恰利利恰利教學反思10-28
大班音樂《木瓜恰恰恰》教案05-02
大班音樂木瓜恰恰恰教案09-30
《帽子恰恰恰》大班音樂奏樂教案04-27
木瓜恰恰恰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04-29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木瓜恰恰恰》03-25
《星光燦爛》教學反思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