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精品1.蹺蹺板教學反思
蹺蹺板教學反思
我說句實話,我在進行教學本課的時候,在之前備課的時候,我就想這節課一直不是我好掌握的。但是我最終選擇了本課,我想只有在教學中表現出來,才能夠更好的去糾正,提高自己。
在評課的過程中,老師提出很多的不足,我想這就是我的收獲。下面我將從頭到尾進行梳理反思一下。
首先開課的階段,我是用汽車玩蹺蹺板的視頻進行導入。老師們提出這個地方,給與學生的沖擊太大。現在想一想,是否可以把它向后生活中應用進行播放呢。我在考慮。的確學生在觀看的時候,可能只看到了驚險,而可能忽略了汽車調整的方法。
在學生觀看的時候,我引導學生學習了平衡和不平衡。如果這個時候我提出問題,汽車是怎樣進行調整平衡的,學生就會非常容易的知道可以通過調整位置即到支點的距離來調整平衡和不平衡。這個時候就找出來一個方法:調整位置。
而后我出示了圖片,都是孩子們在平時遇到過的玩蹺蹺板的情形。這個時候,我提出有什么發現。這個問題,我主要還是學生通過回憶自己的活動,來總結可以通過調整重量可以使蹺蹺板平衡。現在想來,我能否直接提出問題,還有什么方法可以蹺蹺板平衡嗎?這樣會更有針對性。學生就能夠通過生活經驗容易知道,改變重量來調節蹺蹺板平衡。學生回答完之后,我提出一個問題,你有什么問題,想法。現在看來這個問題還是太過于寬泛,沒有針對性。改成對于玩蹺蹺板過程中,我們還想研究蹺蹺板什么樣的科學問題嗎?這個問題還需要我進一步的進行揣摩。
關于學生提出要研究的問題,這一步還需要進一步的打磨。
在提出怎樣保持蹺蹺板平衡的之后,我學生進行猜想保持平衡的條件。這一步我沒有進行。需要改進。實際上我是把調整平衡的方法和保持平衡的方法給弄混了,我現在我明白了。在這里需要學生猜想保持平衡的方法。
在介紹杠桿尺的時候,老師們提出可以有個自己的杠桿尺,在講臺上進行介紹,同時讓學生了解其與蹺蹺板其實是一樣的。
在提出問題左邊10處掛兩個鉤碼,右邊怎樣掛鉤碼?問題后不要演示。想在想來,的確不應該進行演示,這樣學生能自足,沒有羈絆的進行探究。在探究中去發現規律和問題。
然后就是就是分析數據,得出結論的階段。指導學生分析數據得出結論。這次設計的表格中將乘積給同學們打出來了,學生能夠很快發現左右相等就平衡。老師提出這個出現了思維跳躍。現在看來的確學生去發現是帶著偶然性的去發現,而這個偶然性是我給 他們創造的。因此需要把乘積這個項目去掉。然后學生去分析記錄的數據。學生發現一樣長的時候,左右兩邊重量相等,不一樣長的時候,重量不相等,長的一邊輕。這樣就得出來平衡初始結論。這個定性的結論的得出之后,再指導學生得出定量的結論,根據表格進行分析計算,得出結論。
在舉例的生活應用階段,關于走鋼絲的例子,學生沒有經驗,不是很好,可以換成走鐵道的經驗和走路牙子的例子,學生有經驗效果會更好的。同時可以指導學生現場進行體驗,從而能夠學到知識。用到知識。
對于學生問題,我沒有抓住關鍵點,我想以后再教學中對于問題,可以先思考,再回答。甚思考之后,學生進行現場實驗體驗,這樣效果會跟好。應變能力需要提高,可以創造空間時間,給與自己思考的時間,就會更好了。
給學生留下課下探究的問題,會更好的效果。
學生知識,能夠形成過程進行設計教學。不是為了教學而教學,不是為了知識而知識。
在小組的分配上,需要進行調整。
教學呼應首尾,最后返回開始的問題。
關于學生提出后仰的問題,可以現場實驗,探究。
【1.蹺蹺板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蹺蹺板》教學反思05-07
《蹺蹺板》教學反思04-20
1.《竊讀記》教學設計04-27
1.祝 福05-01
1.混合運算05-02
1.節日的大街05-01
1. 燕 子05-01
教案.1.在山的那邊04-28
教案1.在山的那邊04-28
教案1.在山的那邊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