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乘減 、乘加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昨天下午放學時候,接到劉校長的通知,讓我準備一節三年級與應用題相關的課,因為妹冢那邊的聯校校長王培洪校長及其他老師要來我們學校聽節課。 今天上午第一節課,在劉校長的陪同下,王校長及聽課的老師來了,我選擇的是宋月玲老師帶的三年級一班的學生。我提前幾分鐘走進教室,首先和三一班的學生打了個招呼,同學們很熱情,積極性很高。下面我簡單說一下我這節課的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現在是什么季節?秋天到了,果園里的果子成熟了,想不想去摘果子,想不想到果園里逛一逛? 二、根據情境,提出數學問題。 三、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1、探究先乘后減的混合運算 (1)獨立或合作解決。請同學們試著解決第一個問題:還剩幾個籃子? 學生活動、小組交流,教師巡視。 (2)班內交流如何求還剩幾只籃子呢?引導學生得出:剩下的籃子只數=總只數-已分的只數 (3)引導學生把分布算式綜合起來,再列綜合算式。60-18×3
(4)個別同學到黑板演示算法。同一個算式,為什么會出現兩種結果?
引導學生說出這種算法的理由。
師:一個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減法,我們應該怎么計算呢?
生:我們要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2、探究先乘后加的混合運算
師:仿照第一解決問題的方法嘗試解決第二個問題:3輛車一共乘坐了多少人?
溫馨提示:先列出算式,最后計算。
學生獨立思考,教師巡視指導。
四、匯報交流,評價質疑。
(1)個別學生匯報列式
48+26×2
(2)找學生到黑板板演運算過程
48+26×2
=48+52
=100(人)
(3)和學生一起總結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按板書算式總結〉
60-18×3有乘有減要先算乘,再算減。
48+26×2有乘有加要先算乘,再算加。
同學們,乘減和乘加混合運算的順序一樣嗎?能不能把它們綜合起來說一說?
先找學生回答,然后師生共同總結:有乘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要先算乘再算加減。
五、鞏固練習,強化認知。
過渡: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有關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知識,你知道如何利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嗎?
1.配套練習冊本節課第一題。
2.課本本節課第五題。
六、課堂總結
同學們的表現真棒!通過本課時的學習你又得到了哪些收獲呢?
各抒己見談收獲:
1、通過本課時的學習我知道了四則混合運算中有乘減的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法。
2、計算的過程中等號要對齊
3、混合運算中題目的后面不能直接寫得數,要往下脫式在最后的等號后寫得數。
板書設計:
乘減四則混合運算
(1)還剩幾只籃子?(2)3輛車一共乘坐了多少人?
60-18×3 48+26×2
=60-54 =48+52
=6(只) =100(人)
先算乘法先算乘法
再算減法再算加法
課后,王校長、劉校長等人對我這節課進行評課,很欣慰他們給我的總體評價很好,覺得我的數學課堂語言不錯,這算是一個優點吧,我很感謝他們對我的肯定。當然,更感謝我校的劉校長對我提的建議,就是在教授本節綠點問題時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稍微少一點,以至于學生只提出了3輛車一共乘坐了多少人?兩輛中巴車坐了多少人?這樣兩個問題。如果在這里我能給學生一點提示,相信他們還能提出兩輛中巴車比大巴車多坐多少人?這個涉及到乘減的問題,而這個問題的解決思路又能聯系到課本的自主練習中的題目。我非常認可這個建議,以后再上這節課的時候,我一定把這個問題加進去,讓這節課上的更完美!以后我會好好努力,上好每一堂課!
【乘減 、乘加混合運算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乘加乘減教學反思05-07
乘加乘減教學反思04-06
乘加,乘減教學反思04-29
乘加乘減教學反思07-05
“連乘、乘加、乘減”教學反思04-30
乘加 乘減05-02
乘加 乘減04-30
《乘加乘減應用題》教學反思05-01
乘加、乘減教案06-07
數學乘加乘減教案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