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班教案匯編七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在操作活動中,能夠用對應的方法,比較多少、一樣多。
2、 鞏固穿戴衣帽的技能。
活動準備:
娃娃若干,比娃娃數(shù)量多或少的帽子、手套、碗、筷、勺等若干。
活動過程:
1、激發(fā)活動興趣:
出示娃娃,激發(fā)幼兒的操作欲望:
“天冷了,你們的娃娃只穿了這些衣服一定會冷的,我們來給他穿上厚一點的衣服,讓他暖和些。”
幼兒辨認所提供的操作材料,模仿教師的語言,正確說出每種物品的名稱和量詞,如:一件衣服、一條圍巾。
2、嘗試積累經(jīng)驗:
“請你們給自己的`娃娃穿上一件衣服,戴好帽子和圍巾。”
幼兒每人一只娃娃、衣服兩件、帽子一頂、圍巾一條:
“有多出來的東西嗎?什么東西多了呢?”
幼兒在操作中感知對應和比較多少。
得出結論:衣服要比娃娃多。
3、鞏固遷移經(jīng)驗:
教師領幼兒到布置好的桌旁:
“廚房里有許多碗、筷、勺子,我們來給客人分餐具,每人一只碗、一雙筷子、一只勺子。”
幼兒操作,進一步感知比多少的方法,并得出碗、筷、勺子多少的結論。
師生共同驗證結論:大家一起數(shù)碗、筷、勺子的個數(shù),得出哪個多,哪個少。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夠根據(jù)音樂的強度感受多維度藍色的差異。
2.嘗試用乒乓球蘸顏料,用滾、彈跳等方法表現(xiàn)小溪和大海。
3.體驗用乒乓球創(chuàng)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乒乓球,水粉顏料(以藍色系為主,可以適當搭配其他顏色,注意顏料要有厚度),黑色卡紙,素描紙。
2.小溪、大海等能展現(xiàn)不同藍色的圖片。
3.兩首音樂:一首舒緩,一首激昂。
活動過程
1.隨樂舞動,感受音樂的強弱。
教師播放節(jié)奏舒緩的輕音樂和節(jié)奏鮮明的有強度的'音樂,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的強弱,并跟著樂曲的強弱和節(jié)奏的快慢進行舞蹈。
2.欣賞圖片,感知多維度藍色。
(1)教師出示實物圖片(小溪、大海等),和幼兒一起觀察藍色,并引導幼兒將藍色的深淺和音樂的強弱結合起來。
(2)播放舒緩的音樂,呈現(xiàn)小溪的圖片;播放激昂的音樂,呈現(xiàn)大海的圖片。引導幼兒將水的顏色深淺和音樂的強弱聯(lián)系起來。
3.學習乒乓球的操作方法。
(1)教師:今天我們要用乒乓球來畫畫。 (啊?乒乓球也可以畫畫?)
(2)教師:將球放在顏料里滾一滾,轉一轉……看,乒乓球變色了!
4.幼兒創(chuàng)作。
(1)感受舒緩的音樂,用乒乓球蘸較淺的深藍色顏料進行繪畫,注意運用輕柔的、小幅度動作表現(xiàn)小溪。
(2)感受激昂的音樂,用相對應的深藍色進行繪畫,注意運用跳躍的動作表現(xiàn)重音及大海的咆哮。
要點提示
球不僅可以在一種顏料里轉,還可以去“串門”,將多種藍色顏料混合起來,也可以加白色顏料。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提醒幼兒嘗試多種顏色,讓幼兒在無意識地玩球過程中感受多維度藍色。
評析
小溪和大海是藍色的經(jīng)典,而且是孩子比較熟悉的事物,作為藍色的開始較容易人手,將音樂和色彩結合,孩子就能從多方面感知多維度藍色。乒乓球作為特殊的材料,是本次活動的亮點,讓幼兒在“玩”中體驗創(chuàng)作的樂趣。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學習將物體按顏色進行匹配。
2、嘗試用多種方法讓圓筒發(fā)出聲音。
3、充分體驗游戲與成功的快樂。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知識。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協(xié)助幼兒收集各種旺仔牛奶筒
2、制作好的“會唱歌的旺仔寶寶”范例一個(在牛奶筒內放入一些物品,使之發(fā)出聲音)
3、布置“旺仔寶寶的家”:鋪地墊,上面放人手一個旺仔牛奶筒(紅、黃、綠三色);大型積木(紅、黃、綠)三塊放地墊后
4、材料人手一盒:豆類(紅豆、黃豆、綠豆)或雪花片積塑(紅色、黃色、綠色)分類放于紅、黃、綠三塊大型積木上;剪好的即時貼圓片(紅、黃、綠色)
活動過程:
一、制作“會唱歌的'旺仔寶寶”
1、以“旺仔寶寶”的口吻激趣
①師出示范例,鼓勵幼兒用各種方式向旺仔寶寶打招呼。
②以旺仔寶寶的口吻說“今天我又來跟你們做游戲了,我的本領可大啦!聽,我還會唱歌呢:小旺仔,真好玩,搖一搖,唱一唱,搖一下,唱一下,搖二下,唱二下,我的本領大不大?”“你們喜歡我嗎?我知道小朋友都喜歡跟我玩,今天我還請來了許多好伙伴。”(教師和幼兒一起走到“圓筒寶寶的家”里)
2、感知1和許多、鞏固對紅、黃、綠三種顏色的認識
①鞏固對紅、黃、綠三種顏色的認識。
“這兒有許多旺仔寶寶,看,都有些什么顏色呀?”幼兒介紹(紅、黃、綠)
②鞏固1和許多。
讓每個幼兒拿1個旺仔寶寶,輕輕地和旺仔寶寶說說話。
提問:“你拿了幾個旺仔寶寶?”“你拿了1個什么樣的旺仔寶寶?”
3、制作會唱歌的旺仔寶寶――練習顏色匹配
①設疑:“你們的旺仔寶寶會唱歌嗎?”
“為什么我的旺仔寶寶會唱歌,而你們的不會唱歌呢?”
“怎樣讓你們的旺仔寶寶也唱起歌來呢?”
②提出要求:紅寶寶說“我要找紅朋友”,綠寶寶說“我要找綠朋友”,黃寶寶說“我要找黃朋友”。
③介紹材料:“這些紅朋友、黃朋友、綠朋友都在哪兒呀?”分別介紹豆類、雪花積塑。
④放“找朋友”音樂,幼兒邊邊看邊找相同顏色的物體匹配、撿放豆豆或花片,要求邊放邊數(shù)。
5、幫旺仔寶寶戴帽子――找相同顏色的圓片匹配、粘貼(封口)
①設疑“調皮的豆豆逃了出來,怎么辦呢?”
②用好方法把圓筒封口
二、嘗試用多種方式讓“旺仔寶寶”唱歌
1、幼兒跟教師一起邊讀兒歌邊搖旺仔寶寶
2、設疑“旺仔寶寶除了搖一搖會唱歌,還會怎樣唱歌呢?”
3、幼兒自由嘗試、探索,教師觀察
4、邊評價邊引導幼兒學習用各種方式讓旺仔寶寶唱歌(拍、搓、轉、滾、敲身體各部位等)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以音樂游戲貫穿始終,由于我采用了邊唱邊和幼兒一起跳的形式,因此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歌曲的動作。通過與老師和同伴的玩耍和碰觸、與同伴有模仿地舞蹈等。都讓孩子在反復感受中,輕松而興趣地進行游戲。
小班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手心、手背、手指等手的各部分名稱。
2、認識五個手指。
3、學習保護手的方法。
二、活動準備
巧虎碟、硬紙板做的“大手”、幼兒用書。
三、活動過程
1、教師用“大手”做游戲,引導幼兒認識手
a、教師出示“大手”,邊揮動邊說兒歌《手指歌》,引起幼兒認識手的興趣。
b、組織幼兒討論:我們每人有幾只手?你的小手上都長著什么?啟發(fā)幼兒手出手指、手心、手背、指甲等。
師幼共同小結:我們都有兩只手,共有十個手指頭。我們的手指不僅不一樣長,而且不一樣粗。手指上還有指甲。
2、觀看巧虎碟
3、引導幼兒進行指偶表演,認識每個手指的名稱。
a、教師套上指偶進行表演,依次介紹手指的名稱。
教師:我們的手指兄弟長得不一樣,名字也不一樣。“我長的.又粗有矮,叫大拇指;我站在大拇指的旁邊,我叫食指;我的個子最高,我叫中指;我長得又瘦又小,我是小指;剩下的我沒有名字就叫無名指。
b、教師帶領幼兒練習手指操:手指兄弟跳跳舞,大拇指點點頭,食指彎彎腰,中指碰碰無名指,小指扭一扭。
4、師生討論:如何保護我們的手。
5、師生總結
小班教案 篇5
目標:
學習用橡皮泥來裝飾瓶寶寶,幼兒鞏固練習搓、團等技能。
準備:
瓶子、橡皮泥、豆類
過程:
1、教師.出示實物----美麗的'瓶寶寶,
提問:美麗的瓶寶寶是用什么打扮的?
2、教師講解示范搓長條和團圓的技能。
3、幼兒作品展示,體驗勞動的快樂。
小班教案 篇6
授課人:馬XX
設計意圖:
根據(jù)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季節(jié)特點,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情趣,使幼兒體驗動手操作帶來的愉悅。進一步發(fā)展幼兒的小肌肉群,培養(yǎng)幼兒的手眼協(xié)調能力和對美工活動的興趣,我設計了《漂亮的帽子》這一活動。此次活動由本人自己設計。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對美工活動的興趣,體驗成功帶來的'愉悅。
2、通過讓幼兒組裝帽子、裝飾帽子等活動,發(fā)展幼兒的手眼協(xié)調能力、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和合作意識。
活動準備
1、課前活動手指,兒歌《手指歌》。
2、各種廢舊的方便面碗或桶,廢舊的襯衣盒或衣袋,雙面膠、廢舊及時貼、海面墊等。
3、一段舒緩的背景音樂。
4、數(shù)碼相機一臺。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件非常特別的禮物,這頂帽子和我們平常戴的帽子一樣嗎?它是由什么材料做的?你們想不想給自己做一頂戴?
2、教師和幼兒討論做帽子:小朋友們看這是帽子的什么?{帽頂}這是帽子的什么?{帽沿}把帽頂和帽沿組裝起來,然后進行裝飾。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
3、幼兒自由做帽子,教師巡回指導。
鼓勵幼兒大膽制作,注意色彩的搭配。
4、活動結束:看到我們自己做了這么多漂亮帽子,你們心情怎么樣?自己表揚自己一下。你們說這些廢舊的方便面碗或桶,還有廢舊的紙袋、紙盒子神奇不神奇?以后家里有這些廢舊物品能不能就隨便把它扔掉?{那樣就太可惜了,留著總會有用的}。這么漂亮的帽子想不想戴上拍照留念?從電腦里看一看我們自己做的帽子,體驗成功的快樂。
5、活動延伸:幫娃娃家的娃娃們做涼帽。
小班教案 篇7
活動設計背景
我班幼兒在吃飯的的時候總是不喜歡吃芹菜、香菜、香菇、蒜、胡蘿卜等特殊氣味比較大的蔬菜。當老師指正他們的時候他們總是一臉的無辜,有的甚至還會哭起來。看到這樣的情況,身為老師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我就想到設計一次教育活動,能夠幫助孩子愛吃特殊氣味蔬菜。能夠在生活中合理膳食,養(yǎng)成不偏食的良好習慣。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愛吃有特殊味道的蔬菜。
2、初步了解這些有特殊味道的蔬菜有什么作用。
3、養(yǎng)成不挑食,不偏食的生活習慣。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5、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yǎng)。
教學重點、難點
1、導入情景,充分引起幼兒的興趣和探索欲,認識這些有特殊味道的蔬菜。
2、能大膽嘗試吃這些蔬菜。
活動準備
胡蘿卜、芹菜、香菇、電磁爐、調味料、每人一個碗,一個勺子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認識三種有特殊味道的蔬菜。
今天,我們班來了三位小客人。小朋友看看它們是誰?給他們打個招呼吧!
依次出現(xiàn):胡蘿卜,芹菜,香菇。讓幼兒同它們打招呼。并引導幼兒用眼睛觀察這些蔬菜,用手摸一摸這些蔬菜,用鼻子聞一聞這些蔬菜。說一說它們是什么樣子?有什么味道?
二、認識這些蔬菜。
這些蔬菜客人經(jīng)常到我們的餐桌上。有的小朋友喜歡吃,有的小朋友不喜歡吃。它們今天來有一些話想對你們說,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教師表演情景劇,介紹出這些蔬菜的名稱,有哪些營養(yǎng),對身體有什么好處。
教師可以一邊表演一邊提問:“經(jīng)常吃胡蘿卜我們的眼睛會怎么樣?多吃芹菜會怎么樣?香菇是什么樣子的?吃多了有什么好處?
三、嘗一嘗,真好吃!
我們知道了這些蔬菜對我們身體有這么多的好處,現(xiàn)在我們就把它們做熟,一起嘗嘗看。
教師用電磁爐將這些蔬菜煮熟,放入調味料,分給每一位幼兒。
鼓勵幼兒大膽品嘗。
四、活動延伸。
創(chuàng)設區(qū)角,進行“小餐廳”的游戲,請幼兒分別扮演餐廳服務員和用餐的客人。加深對這些特殊蔬菜的.認識。
教學反思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挑食、偏食成了許多兒童中存在的普遍現(xiàn)象。身為教師在充分了解幼兒的飲食特點基礎上,有針對性的設計這次活動,其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容易被幼兒接受。同時,采用情景表演的形式,以幼兒樂意接受的“蔬菜客人”的方式呈現(xiàn),生動、活潑、寓教于樂,符合小班幼兒具體形象的思維特點及接受能力。本次活動的教育目標清晰、具體,有較強的操作性。教學過程的三個環(huán)節(jié)緊緊圍繞著目標,環(huán)環(huán)緊扣,層層深入。通過因發(fā)行去嗎,積極感知及自身體驗讓幼兒自己體會到這些食物的好處,從而加深對這幾種蔬菜的認識,使幼兒健康態(tài)度明顯轉變,健康行為得以強化。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學禮儀教案小班教案04-25
小班教案04-25
小班教案[經(jīng)典]10-22
(經(jīng)典)小班教案11-21
小班教案【精選】09-27
小班教案(經(jīng)典)12-08
小班教案[精選]01-08
[經(jīng)典]小班教案02-23
[精選]小班教案04-02
【經(jīng)典】小班教案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