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10篇(精華)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字。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了解內容,體會比喻句的用法。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感受風景的優美和小潔心靈的美好。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外內容,感受風景的優美和心靈的美好。
★初步了解課文中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字,初步了解內容,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圖片。
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新課。
同學們,什么叫清澈?清澈的湖水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二、識字寫字。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學生獨立識字,然后小組交流識字方法。
3、全班交流。
。1)、生活中識字:你在哪里見過這些字?鏡 映 演 蕉 幻。
。2)以舊帶新識字:則—側 電—龜 奶—扔。
4、寫字指導:扔 掉 眼 睛。
三、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自瀆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賽讀課文:要求做到正確、流利。
3、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聽了說說感受。
四、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風景的優美和小潔心靈的美好。
★使學生具有保護環境衛生的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教具準備:
圖片投影。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指名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
二、朗讀課文。
1、看圖,教師范讀課文:學生畫出寫景的段落。
2、指名讀描寫景物的段落:說說你的感受。
3、假如你也坐在了船上,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美景讀出來。
4、指名讀第三自然段:小潔看著湖水,為什么會覺得“自己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里游“?
5、自由讀第四自然段:讀出遺憾、惋惜的語氣。
6、全班讀出第五自然段:小潔向哪兒跑去?從哪兒看出來的?
三、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
體會小潔的感情變化。
四、擴展練習:
小組合作說一句保護環境的廣告詞。
五、布置作業。
語文教案 篇2
教材簡介:
《字字皆辛苦》是教科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 “快樂讀書屋”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介紹了唐代詩人李紳的成長故事,并通過描寫李紳創作《憫農》的過程,讓人們了解他在創作詩文的背后付出的艱辛,感受他認真與刻苦的寫作態度。教材充分體現了本單元教育學生無論學習或工作,都要腳踏實地、刻苦努力的主題。
設計理念: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整體感知、自我感悟、積累內化。本課設計除了學習教材上的文章外還引入與本課內容相關的兩篇課外閱讀材料,擴大學生課堂上的閱讀量,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創設輕松愉悅的讀書氛圍,讓學生快樂閱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2、通過閱讀了解李紳生活艱苦,讀書、寫作刻苦認真的態度,學習他踏實認真做事的優秀品質和自強不息的精神。
3、認識本課10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感受李紳在艱苦條件下,仍堅持讀書寫作的刻苦認真的態度。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具準備:
《憫農》詩文、插圖;《觀書有感》詩文、插圖;閱讀材料。
教學過程:
一、古詩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都已經是三年級的小學生了,相信在大家的記憶中一定有許多優美的詩文吧!今天老師也為大家帶來了一首詩。出示《憫農》(引導生齊讀。
2、作簡單介紹古詩:這首詩是我國唐代著名詩人李紳所作的《憫農》中的一首,整首詩通俗易懂,短小精悍,成為了流傳千古的.名詩,詩文中“誰知盤知餐,粒粒皆辛苦”也是家喻戶曉的名句。正所謂“名詩傳千古” 。(板書:名詩傳千古)
3、引出課題:人們在贊美這首詩的同時對作者李紳更是贊嘆不已,說他寫的詩是“字字皆辛苦”。(板書:字字皆辛苦) 用古詩導入,再通過詩句中“粒粒皆辛苦”引出課題《字字皆辛苦》為學生理解課題奠定了基礎,簡練的導入與課文內容緊密相關,這樣會激發學生對課文產生好奇心,引發學生讀文欲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語句。
2、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通過學生自由讀文,對課文有了初步感知,為下面課文的理解和朗讀奠定基礎。
三、精讀重點段,交流點撥
學習第四自然段,體會李紳創作詩文時所付出的艱辛。
1、學生朗讀文中第四自然段,邊讀邊思考李紳在創作《憫農》這首詩時到底付出了怎樣的辛苦,并將自己感受最深的語句畫出來。
2、學生匯報交流自己的讀文感受,教師適時點撥。 有這樣兩點預設;
生:反復修改 教師點撥:在這反復修改的過程中,李紳要付出許多辛苦,可見他寫作時態度是多么認真!
生:想啊、改啊!
教師小結: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付出這么多辛苦才創作出了這首詩,這可真是“字字皆辛苦”尊重學生個性化體驗感悟,讓學生自主閱讀感悟,理解文章重點,幫助學生養成邊讀、邊想、邊悟的良好讀書習慣。
出示《憫農》。
1、學生先自由讀古詩,再指名讀古詩。
2、引導學生體會兩首詩都表達了李紳對勞動人民的真摯同情與關愛。將《憫農》介紹給學生,可以拓寬學生知識面,加深對教材文本的認識與理解。
四、感悟其它段落
1、引導學生快速閱讀文章的前三個自然段。
2、學生交流、匯報讀后感受。
3、教師隨機板書:“幼年貧寒渡,艱境亦作讀” 理解升華:李紳的童年是在貧寒中渡過的,但無論在多么艱苦的環境中他都依然堅持讀書寫作,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真是太令人佩服了! 培養學生概括表達能力以及快速閱讀捕捉信息及時反饋的能力。
五、品讀詩文,回顧全篇
1、教師和學生一起讀一讀這首詩,回顧全文,品味意境。
2、鼓勵學生嘗試背誦。 以詩文概括課文內容,運用朗讀、背誦小詩來回顧全文,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體會詩文精煉的語言特點。
六、輕松識字,快樂檢驗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識記文后生字,比一比誰記得最快。
2、學生自由識字。
3、檢查學生識記生字情況,教師出示字卡,學生搶讀。
通過用“比一比”“看一看”的形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內識記生字,激發學生識記生字的興趣。
語文教案 篇3
知識與技能:
、绷私夂驼莆諘虻奶攸c。
、舱莆瘴难栽~語:咸、畢、惠、信、興等詞的意思和用法。
3.了解課文中的詞類活用,成份省略等語言現象。
過程與方法:⒈理清文章的思路結構,把握文章的意旨。
、脖痴b課文,培養熟記能力。
⒊鑒賞本文句法上駢散并行而以散為主的特色。
、大w會本文文筆洗練,自然清新的風格及敘、議巧妙融合的藝術特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字里行間表現出來的曠達胸懷。
2.了解蘭亭宴集的起因、經過,認識作者感情由樂轉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嘆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1.了解課文中的詞類活用以及掌握歸納多義詞的義項。2.體味本文文筆洗練、自然有致的語言特色。3.背誦課文。
難點:1.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2.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解決辦法:1.加強朗讀,在疏通文義的基礎上反復誦讀。2.組織討論,引導學生聯系實際進行討論。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明確目標
1.了解作者及“序”的有關知識。
2.整體把握課文,理清思路。
3.講讀第一節。
一、導入新課
浙江的紹興蘭渚山是美麗的地方。當年越王勾踐曾經在這里種過蘭花。盡管蘭花多且香,但過了季節,很難尋覓。不過由于有了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蘭亭——蘭渚之亭則流芳百世,大大超過了蘭草的清香。就讓我們共同欣賞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吧!
二、解題,介紹作者
(1)《蘭亭集序》又稱《蘭亭序》、《蘭亭宴集序》。序,文體的一種,寫在著作或詩文前的文字。書序一般介紹成書的經過、出版意旨、編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等,也可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發。這里用以記事。
蘭亭,地名,在今浙江省紹興縣西南蘭渚,此地有亭,故稱蘭亭。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謝安、孫綽等41人在蘭亭舉行盛大的文人宴會,臨流賦詩,抒發情懷后將這些詩匯集成冊,由王羲之作序,寫成本文。
(2)介紹作者及寫作目的。
王羲之,東晉瑯邪臨沂人,出身于士族名門。是我國古代的文學家和杰出的書法家。青年時有美譽,朝廷招他為侍中、吏部尚書,都辭謝不就,后任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世稱為王右軍。
他寫作本文的目的有二:一是記敘蘭亭景致和宴會盛況;二是借這篇序言表達自己的觀感。全文既寫出了作者與名士的宴飲之樂,又寫出了歡樂有盡,人生短暫的感慨,是一萵流傳千古的名篇。
三、整體感知
、苯處煼蹲x課文,學生注意字音和語調音節,體會本文句法駢散并行,以散為主的特征。
、步處熤笇Ю首x:
正音:會(ku?i)稽修禊(xì)激湍(tuān)流觴(shāng)曲水齊彭殤(sh?ng)游目騁(chěng)懷
語調:“永和九年……修禊事也”以中速讀。下文有關集會的文句應以清新明快的語調讀出,特別重讀“樂”,以體現作者快樂的心境。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币x出節拍,讀出批判語氣!昂笾暯,亦猶今之視昔,悲乎!”緩緩吐出,重音為“悲”,以后的句子以和緩低沉的語調讀出。
、硨W生自由朗讀課文,再一次體會本文句法駢散并行,以散為主的特征。
、戳私狻靶颉钡捏w裁特點。
提問、討論:本文和一般的書序有什么不同,指出本文中能體現“序”的特點的內容。
[點撥]:一般的書序介紹成書的經過、出版意旨、編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等,也可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發。
作為書序,本書介紹了作詩的緣由(由修禊而“群賢畢至”“少長咸集”),作詩的精彩(“一觴一詠,暢敘幽情”),成書經過(“列序時人,錄其所述”),本書意義(“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本文由宴游活動談到生死觀,善于借題發揮,論及人生意義。這便是本文不同于一般書序之處。
、嫡埓蠹乙孕〗M學習的方式,結合課下注釋,借助工具書,閱讀課文,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做下標記,一會我們共同解決。
、短釂枺捍蠹以陂喿x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現作者的情感是在變化著的,好請大家速讀課文,從文中找出體現作者情感變化的語句,并分析作者感情的變化。
(2)明確:“信可樂也”“豈不痛哉!”“悲夫!作者的情感經歷了三個階段的變化:由樂而生痛,言痛而生感,終了而言悲,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
⒎給文章劃分段落,概括要點。
[明確]第一部分:敘宴集盛況。(樂)
第二部分:發人生感慨。(痛)
第三部分:明作序目的。(悲)
四、賞析課文
、睂W習第第一部分,理解文意。
(1)教師強調重點字詞:畢、咸:全、都。修:長、高。引:招致、招引。其次:其間。次,旁邊。惠風:和風。品類:指自然界的萬物。所以:這里是“用來”的意思。極:盡。娛:樂。信:確實。
(2)請兩名學生朗讀第一部分。
(3)教師提問:第二段最后一句寫到宴飲“信可樂也”,文中都寫出哪些“樂”?
明確:一是名士相聚之樂:“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二是環境優美之樂:“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三是氣候宜從之樂:“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四是相聚狂歡之樂:“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是以暢敘幽情!
(賞心、樂事、良辰、美景——四美并具。)
⒉指導學生背誦第一部分。
理清背誦思路:第一部分記敘了集會的時間、地點、事由、人物、周圍的環境、場面,最后由“是日也”領起描寫游人的心境,抒發集會的心情。
五、總結
作者用簡潔雅凈、鏗鏘有致的語言,寫出了宴集之地優美的自然風光。“崇山峻嶺,氣勢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靜謐;清澈溪流、潔凈明朗;湍急的流水,飛珠濺玉!边@些景物清澈明朗,而又生機盎然。于是詩興大發,他們紛紛臨流賦詩,各抒懷抱。我們仿佛看到這些雅士們儒雅的風度和詩意人生,這種美好的聚會自此以后成為千古美談。作者發出由衷的感嘆,“信可樂也。”這實在是人生的極致,同時這為下文的議論和抒發感慨作了鋪墊。
六、布置作業
1.翻譯第一部分文字。
、步Y合課文,展開聯想,寫一段文字,描寫蘭亭的美景,200字左右。
第二課時
明確目標:1.學習第二、三兩部分并背誦。2.總結全文,鑒賞本文的藝術特點。
教學過程:
一、檢查背誦第一節
二、講析第二部分:
⒈指名學生朗讀第二節,體會作者心境的變化。
⒉指名學生翻譯重點語句(教師提示重點字、詞)。
、倩蛉≈T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或,悟,因)
②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
、奂捌渌染,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之、系)
、苄薅屉S化,終期于盡(“化”、“期”的翻譯)
⒊學生齊讀課文
、从懻摲治觯
、盘釂枺罕径巫髡呤菄@什么主題展開議論的?是如何逐步展開的?
明確:作者承接上文“樂”,由樂而憂,由生而死,圍繞人生重大問題抒發感慨。
、朴傻谝蛔匀欢蔚摹皹贰鞭D入本節的“憂”的原因是什么?請用文中原句回答
明確:“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⑶本節的議論與前一段的敘事是如何聯系的?
明確:首句“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是承上段“群賢畢至,少長咸集”而言,是承上文“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中的“俯仰”二字推開一步的說法。下面承此論述了兩種人:一種是“晤言一室之內”倦于涉獵游玩的,一種是“放浪形骸之外”寄情山水的。他們雖然“趣舍”“靜躁”不同,但當“欣于所遇”時都是“不知老之將至”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又都是情隨事遷,令人感慨的。作者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表議論,推進到生死的大問題,抒發了對“修短隨化,終期于盡”的無奈和“死生亦大矣”的沉痛感慨。
、祵W生試背第二部分
三、講析第三部分
(1)學生齊讀第四段
(2)指名學生口譯第四段
重點字詞提示:①若合一契②臨文嗟悼③一死生,齊彭殤④其致一也
(3)討論、分析:
、僮髡咴谶@段中抒發了哪些感慨?
明確:一是“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二是“后之視今,亦猶今視昔”。
②從“臨文嗟悼”說到“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作者認為死就是死、生就是生,二者不得等量齊觀,暗含有生之年應做些實事,不宜空談玄理的意味。在對老莊哲學虛無主義世界觀的批判中,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生的眷戀和熱愛;當然我們不能苛求古人,因為作者認識的局限性,更多受到當時社會環境的影響。
③如何理解這篇書序行文的巧妙?
明確:作者寫供后人閱讀的《蘭亭集序》,卻先寫閱讀昔人興感之作,由“今之視昔”想到“后之視今”亦是如此,為使后人也對今天的所為所思“興懷”,所以“列敘時人,錄其所述”,以便“后之覽者”也會“有感于斯文”。作者把昔人昔文、今人今文以及舌人有感串聯起來,巧妙地交代了詩集的由來,說明了編集的目的。
(4)學生試背第三節。
四、總結全文(引導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1)課文對老之將至、人生無常感嘆不已,情調有些低沉,但作者的積極情緒又無不暗含其中,你怎么看待這一問題?
明確:第一自然段中從作者對此次宴集環境的描述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是快樂的,道出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之情。第二自然段,雖然作者對時光飛逝、人生短促大發感慨,但字里行間、深沉的慨嘆之中,暗含著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從而與第一自然段的樂生之旨相一致。第三自然段,作者在盡古人、今人、后人慨嘆人生無常的同時,批判了莊周“一生死”“齊彭殤”的虛無主義思想,這在玄談之風盛行的東晉時代是非常有積極意義的。
(2)本文文筆洗練,自然有致,體現在哪里方面呢?
明確:本文僅325字,文中先記蘭亭之會的概況,而后就死生問題發表議論;雖是書序,卻以抒情筆調出之,淋漓滿紙,美不勝收;加以文筆洗練,自然有致,更足以發人深思。略舉數例如下:
1.寫景。以“崇山峻嶺,茂森修竹”寫山,以“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寫水,短短的16個字就將蘭亭四周的景色寫盡,渲染了清幽的氣氛,使人心曠神怡。
2.敘事。如“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記的是亭中游宴的情形,所用皆普通詞匯,極少形容語,卻將宴會進行中所有重要的細節都寫了出來,也表現了與會人士的高雅情趣。
3.抒情。如“情隨事遷,感慨系之”,這是歷來膾炙人口的名句,因為它說出了古往今來人們的普遍感受:在回憶往事時,盡管感情上已經發生了變化,仍免不了產生這樣那樣的感慨。又如“臨文嗟悼”,也寫出了許多人讀古人文章時的共同體驗,即在感情上跟作者發生共鳴
五、布置作業
1.完成練習一二。
2.背誦全文。
六、板書設計:
蘭亭集序
王羲之
第一部分:敘宴集盛況。(樂)
第二部分:發人生感慨。(痛)
第三部分:明作序目的。(悲)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讀“研、究、報、選、洋、物左、豪”8個生字,積累“研究、報告、今天、準備、海洋、動物、左挑右選、自豪”8個詞語,學習新部首“牛字旁”。學寫“研、究、物、選、左”5個生字。
2、正確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語言,體會人物說話時的心情。
3、了解丁丁制作研究報告的整個過程,逐步養成樂于探究的精神。
。ㄕf明:本課教學目標突出單元要求,繼續以識字為重點。其中第3點是教學的難點,有必要進行細化,即在教學中需要指導學生具體了解“什么是研究報告”“丁丁的研究報告是怎么做的”“報告上有些什么內容”這三個要點。)
[教學時間]
1.5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結合課題學習生字。
1、教師引言:
師:什么是研究報告? (板書:研究報告)
師:人們對一種現象或者一種事物,經過認真地觀察、調查等寫出的文章,叫——研究報告。
( 確定研究對象,做好研究的準備:仔細觀察,認真調查等)
2、學習生字:研、究、報
研:(注意前鼻音,左右結構的字)
究:(注意音節中iu在一起調號標在后,上下結構的字,“九”字應先寫撇再寫橫折彎鉤。)
。ń處熤笇В褐卦谧R寫結合)
報:找朋友組詞:報紙報刊(左右結構的字,右邊部分先寫豎,再寫橫折鉤。)
3、導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學的研究報告是丁丁小朋友寫的。
師:一個小孩怎么會寫研究報告的?他對什么進行了研究,研究報告又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4、補全課題(丁丁的——),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了解丁丁做研究報告的原因和研究報告的內容。
1、學生借助拼音認真讀課文。
2、學生分節朗讀,做到字字音準。
3、簡單討論:
。1)丁丁為什么要做研究報告?
(2)丁丁的研究報告是怎樣的?
4、學習第一—三節,了解丁丁為什么要做研究報告。
(1)確定研究的對象:藍鯨
。L后鼻音,不是魚類,而是哺乳動物)
(2)學習:洋
物
洋:三點水旁,形聲字,揭示三點水的字的一般規律。
物:學習新部首:“牛字旁”。注意“牛字旁”和“!弊值臅鴮懝P順的不同。
教師指導學生在田字格里寫字:物
。3)體會人物說話時的心情。(興奮、奇怪)
媒體出示:
丁丁一出校門就( )地對媽媽說:“媽媽,快帶我去圖書館,我要做研究了!”“做研究?”媽媽( )地問。
。4)朗讀第一——三節
5、學習第六節,了解丁丁的研究報告是怎樣的。
(1)讀第六節,找到小節中寫研究報告的相關內容。
。2)歸納研究報告分兩部分:封面內容
封面上有:題目
研究人員
背景畫
。ㄗ⒁猓簶祟}醒目;研究人員可寫得小些;圖畫與內容相符)
報告內容有:文字與圖畫(做到圖文并茂)
(3)重點學習:
、俦容^句子的異同:
藍鯨一天要吃很多蝦,它的心臟很大,舌頭也很大。
藍鯨一天要吃4噸蝦,它的心臟像一輛小汽車那么大,舌頭上可以同時站50—60人。
②引導第二句注意:A 用數據說話
B 打比方
、劾斫狻巴瑫r”的意思。
、荏w會:寫出研究對象藍鯨的特點——大。
(4)指導有層次地、分部分(封面、內容)朗讀。
三、仔細閱讀課文,了解丁丁研究報告的制作過程。
1、了解研究報告的制作過程。
師:那這份研究報告是怎樣完成的呢?
2、自由讀課文第4、5小節,找一找丁丁在制作過程中做了些什么。
3、交流:借書
買書
看書
寫、畫
4、根據回答,教師作適當歸納。
媒體出示:
借書
買書:尋找資料
看書:篩選資料
寫、畫:整合資料
(注意:與第六節研究報告的內容建立聯系:找了什么資料,寫了什么,畫了什么)
5、重點理解:左挑右選
。1)學習:左(與右相反)
認識左邊(如請學生舉起左手,或看看教室的左邊有些什么?)
。2)指導寫字:左:撇的起筆位置,“工”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理解:左挑右選:
、賹W習:選(半包圍結構,先寫“先”再寫“辶”,“選的`”意思就是“挑”)
、诮M成的詞語:挑選
、劾鹤螅ㄌ簦┯遥ㄟx)
左(顧 )右(盼 )左(思)右(想)
左……右……:表示強調同類行為;左挑右選的意思:反復挑選。
。4)感受丁丁做研究報告的認真態度。(拖著媽媽;鉆進房間;認真看書)
6、有感情地朗讀4、5、6節。
。1)了解丁丁制作這份研究報告很不容易。
師:丁丁制作這份研究報告可不容易了,還從哪里看出來的?
。2)交流:
預設:一星期后:時間長
第五小節的省略號:篩選、整合、修改……
一星期里做的事
。ㄗ鲅芯啃枰獓乐、認真、科學的態度。)
。3)看板書:用“先……再……最后……”連起來說說丁丁制作研究報告的過程。
7、學習第7節
師:丁丁的研究報告完成了,完成的又是那么出色,難怪他要自豪地對媽媽說(師引讀第7節)
。1)學習生字:豪,結合課文理解“自豪”。(為自己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偉大的成就)的事而感到無比光榮)
(2)完成課后練習
丁丁回到家,就一頭鉆進了小房間,( )地看起書來。過了幾天,他( )地對媽媽說:“我可以在班上宣讀自己的研究報告了!
。3)師小結:丁丁的樂于探究的精神
(4)學做丁。赫f說研究報告上的內容
四、回顧課文內容,復習鞏固生字新詞。
1、回歸并梳理文本結構:
。1)課文不只是寫丁丁研究報告的內容,而是記敘了丁丁制作研究報告的整個過程,先寫丁丁為什么要做研究報告,再寫怎樣做研究報告,最后才寫研究報告的內容。
。2)回顧每個時間段里丁丁做的事。
2、分部分(確定研究對象、制作過程、完成研究報告)朗讀課文相關內容。
3、復習生字新詞:
。1)默記生字:研究報選洋物左豪
。2)朗讀詞語:研究、報告、左挑右選、今天、準備、海洋、動物、自豪
。3)寫字:研究選
語文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學習小組內交流搜集到的資料,學習根據研究的問題處理信息。
一、組內交流信息
1.以研究小組為單位,每人簡要的說說自己搜集到的相關的資料。
2.組內匯總搜集到的所有的資料。
二、學習處理信息
1.閱讀研究報告《關于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1)這研究報告中是怎樣處理搜集到的信息資料的?找到有關的內容,仔細閱讀。
(2)課堂交流:
①搜集到的信息是要分類的,可以按照信息的不同方面分類。
②搜集到的信息是要篩選的,有些要去掉。
2.對組內成員搜集到的信息進行分類。
。1)討論確定分類的標準。
。2)閱讀資料,分類。
3.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篩選。
。1)明確篩選的標準:①是否與研究的課題有關。有關的保留,無關的刪除。②這個資料已有還是沒有。沒有的留下,已有的刪去。
(2)閱讀資料,討論篩選。
三、形成初步觀點
1.認真閱讀資料,想想是否可以形成自己的觀點,組內成員充分討論。
2.如果不足以形成自己的觀點、作出結論,需要繼續搜集資料;如果資料已經足以形成自己的觀點,太多也不必要。要注意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把不同的觀點保留下來。
四、補充搜集資料
1.根據討論的結果,明確需要進一步補充搜集的資料是那一些方面的。
2.分頭繼續搜集。
五、課外活動
進一步搜集資料,分類、篩選資料,討論形成自己小組的觀點。
教后記
優點:以研究小組為單位,每人簡要的說說自己搜集到的相關的資料。
缺點:個別學生不會搜集研究資料。
語文教案 篇6
本文的教學我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為追求,探究有效的教學策略,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促使學生在趣味中發現、研讀、品味,真正讓學生在自主的閱讀實踐中理解內容,感悟形象,品味課文的語言文字,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導發現
1、猜謎導入:名字叫做牛,不會拉犁頭。說它力氣小,背著房子走。
(師相機板書:蝸牛)
2、誰能向大家介紹介紹蝸牛?(板貼:蝸牛爬行圖)
3、師設懸念:蝸牛原來可不是這樣的,它是什么樣兒的呢?讀讀這段話大家就知道了!(多媒體顯示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4、學生交流(板貼:蝸牛飛行圖)
5、指導朗讀一自然段。(突出“有力”“自由”)
6、讀到這兒,小朋友你們有什么想法呀?
△蝸牛的翅膀怎么變成了一個硬殼?
△蝸牛怎么會發生這么大的變化?
△翅膀怎么沒了,硬殼哪里來的?
7、蝸牛怎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同學們都想知道,讀了《蝸牛的獎杯》這個故事你們就會明白的。(相機板書:的獎杯)
8、讀題
[設計意圖]:
教師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對于教材,應敢于進行大膽的處理,以一自然段的內容引發學生形成新舊認知矛盾的沖突,引領學生去發現,激發學生產生與文本對話的強烈欲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
2、自讀課文(要求,放聲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小組合作讀(分小節讀),相互評價。
4、小組展示讀,相機評點。如:生字新詞的輕聲、前后鼻音的讀法。
5、默讀,想想剛才的問題,能不能讀懂?
6、交流(蝸牛在一次飛行比賽中,奪得了冠軍獎杯,它成天把獎杯背在身上,生怕被別人奪了去,晚上睡都睡在獎杯里,天長日久,蝸牛就變成現在這樣了)
[設計意圖]:
在“我要讀”這一動機的導引下,學生的初讀是高效率的。同時,唯有在讀準、讀通、讀懂的基礎上,才有可能產生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深入的對話。
三、精讀課文讀中見悟
過渡:
蝸牛的硬殼原來是獎杯變的呀!讓我們一起好好讀讀故事的二、三、四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樣來寫的。
(一)品讀故事
1、學習二自然段
①指讀二自然段、齊讀
、诩偃缒憔褪沁@只蝸牛,手棒著冠軍獎杯你會怎么想?(多媒體顯示比賽場面。)
△相機感悟“遙遙領先”“甩”“所有”“……”這些詞、標點的內涵。
△師渲染:
蝸牛憑著自己有力的翅膀,顯示出了非同一般的飛行本領,捧到了冠軍獎杯。此刻,它有激動、有興奮、有得意、有自豪。
△相機指導感情朗讀
2、學習三自然段
蝸牛是怎樣對待這來之不易的獎杯的呢?
、僮杂衫首x三自然段。
②交流,多媒體相機顯示:
從此,蝸牛得意洋洋。它成天把獎杯背在身上,惟恐別人不知道它是飛行冠軍。到了晚上,蝸牛就睡在獎杯里,生怕別人偷了去。
△讀了這段話,你知道了什么?
△多個學生交流
a相機品悟“惟恐”“生怕”這一組近義詞
b相機指導朗讀
3、學習四自然段
天長日久,沉重的.獎杯變成了堅硬的外殼,同學們想想,課文最后小節該怎么讀?
、僭囎x→指讀,說說為什么這么讀?
、谟懈星榈乩首x。
[設計意圖]:
從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悟出發,認知需求出發,推進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對話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培養語感。
(二)創設情境體味形象
1、多媒體顯示畫面:老蝸牛帶著小蝸牛在散步,一群蜻蜓、蜜蜂、蝴蝶……飛來了,在空中你追我趕,翩翩起舞,這時老蝸牛嘆了口氣,對小蝸牛說:“唉,……”(配音)
、倮衔伵=又鴷f些什么呢?小蝸牛呢?
、谕婪謩e扮演老蝸牛、小蝸牛,說一說
③交流,評議
2、看到再也不能飛上天的蝸牛,小朋友們你想對它說些什么?
3、朗讀全文
[設計意圖]:
憑借媒體的直觀形象,創設情境,進行角色間的換位、移情體驗,讓學生在演、說、評、議中體味蝸牛的形象,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四、自主探究,識字寫字
1、在學習小組內自學生字,你認識哪幾個生字,說說是怎樣認識的?不認識的向同學或老師請教。
2、自學筆順在書上描紅。
3、交流書寫體會,在田字格本上書寫,注意寫字的正確姿勢。
附:
第四冊語文第七課《蝸牛的獎杯》第二課時教案
教學內容: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4個生字,理解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滿招損,謙受益”的道理。
教學重點:
朗讀、識字、寫字。
教學準備:
投影儀、錄音、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7《蝸牛的獎杯》。
2、齊讀課題。
3、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讀好課文。
二、細讀課文
(一)出示第一自然段
1、請大家自己讀一讀,邊讀邊想。
2、指名讀,大家聽聽哪兒讀得好。
。ㄗプ∪齻詞:很久很久、有力、自由地)
3、蝸牛它怎樣飛才是自由地飛?(發揮想象)
4、小蝸牛為什么能這么自由地飛翔呢?
(因為它有一對有力的翅膀。)貼有翅膀的蝸牛。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出示第二自然段
過渡語:
正是因為小蝸牛有一對有力的翅膀,所以在一次飛行比賽中,它獲得了冠軍。
1、指名讀,邊聽邊想,哪些詞告訴我們蝸牛得了冠軍?
。ㄗプ∵@些詞:遙遙領先、所有的對手、捧走了,讀好課文。)
2、指導觀察課文插圖,再指名讀課文。
3、板書:遙遙領先
4、你是那只小蝴蝶、小蜜蜂、小蜻蜓,你想對小蝸牛說什么?
5、齊讀第一和第二自然段
過渡:
以前的小蝸牛飛行本領是挺高的,可是現在它成了什么樣了?(帖蝸牛圖)看著這兩張圖,你肯定有很多想法,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三)出示第三自然段
1、帶著這些問題,自己輕輕讀讀課文,哪些地方給你的印象很深?
2、把你感覺印象很深的句子和同桌互相讀讀。
3、誰把印象深的句子讀給大家聽?(指名讀)
4、邊讀課文邊理解:它干嘛把獎杯背在身上?
5、齊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過渡:它成天想著獎杯非常得意,(板書:得意洋洋)日久天長,獎杯——(引讀最后一段)
(四)、出示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他哪兒讀得好?
2、看到小蝸,F在的下場,原來跟它一起比賽的小動物有對它說什么?
3、出示名言、格言
滿招損,謙受益。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抛约鹤x讀,選選你最喜歡的讀給大家聽聽。
⑵指名讀。
4、齊讀第四自然段,板書:慢慢地爬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教學生字
1、出示生字:蜻、蜓、蜂,指名讀,說說它們的特點。
2、你有什么方法記這些字?
3、師示范,邊看邊想,注意什么?
4、指名說說注意點,學生描紅,并練寫一個。
5、反饋,講評學生寫的字。
五、作業
抄寫生字。
語文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 能讀準注拼音的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2、 能正確地回答課后習題第1、2題,所提出的4個問題。
3、 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習題3的三個句子。
4、 感受小女孩用最后一片花瓣幫助雙腿有病的小男孩而感到快樂的`思想感感情,培養關心幫助有困難的人的思想品德。
二、課時安排 共2課時。
第一課時
(一) 課時教學目標
(1) 決全文生字讀音及詞語意思,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ǎ玻 學習課文1、2自然段,會回答課后習題1的兩個問題。
。ǎ常 學會正確有感情地朗讀1、2自然段。
(二) 教學過程
(1)聽歌曲,談話揭題。
板書課題:七色花
。ǎ玻┏醪礁兄n文,了解主要內容。
思考:
。、這篇課文的主要人物是誰?
。隆⒅v了一件什么事?
(3)自學課文
要求:
。、輕聲讀課文,讀準生字讀音,聯系上下文理解詞意思,并給各自然段標上序號。
。、帶著課后1、2兩題的4個問題在讀課文,思考并試著劃出有關句子。
。、找出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ǎ矗z查部分自學情況。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注意正音。
。、討論沒弄懂的詞語意思。
C、指名回答習題1的兩個問題。
。ǎ担⿲W習1、2自然段。
。痢R讀第1自然段。用一句話概括主要內容。
。隆⒅该x第二自然段。用一句話概括主要內容。
。谩ⅲ薄ⅲ矁蓚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
(6)指導有感情朗讀1、2自然段。
。ǎ罚┳鳂I 。
。、給下列帶點字注上拼音。
。╪í) (sī) (suì) (jiāng)
珍 妮 撕 下 打 碎 凍 僵
。、用一句話寫出1、2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
(一) 課時教學目標
。ǎ保⿲W習課文3—11自然段,會正確回答習題2兩個問題。
。ǎ玻⿲W習有感情地朗讀習題3的三個句子,正確朗讀3-11自然段。
。ǎ常└惺苷淠萦米詈笠黄ò陰椭粋雙腿有病的小男孩而感到快樂的思想感情,培養關心幫助有困難的人的思想品質。
(二) 教學過程
。ǎ保 談話引入新課。
。ǎ玻 提問找出重點段。
。保、 珍妮用七色花的7片花瓣幫她做了7件事。
。玻、 你認為哪片花瓣用得最有意義?為什么?
(3) 學習10、11自然段。
1)、 找出寫最后一片花瓣的有關段落。
。玻、 輕聲讀。思考并討論:這部分內容按什么順序寫,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常、讀第10自然段。想象,當時珍妮會怎么想。
。矗、小男孩站起來,高興地跑啊跳啊。這時,為什么珍妮心里充滿快樂?
5)、用“珍妮碰到什么困難或想要什么時,就撕下一片花瓣幫她做了什么事”的格式說說這部分主要內容。
。叮、朗讀。
。ǎ矗 總結學法。分5步:
。保、 找(找相應段落)
。玻 讀(讀有關內容)
。常、 思(思考幾個問題)
。矗、 概括(概括主要內容)
5)、 朗讀
。ǎ担 用同樣的方法自學3~9自然段。
(6) 討論交流。
。ǎ罚 3~7自然段主要寫什么?用兩個字概括。
板書:用花
看板書回答習題2的兩個問題。
。ǎ福 總結全文。
。保 正確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 談談讀后感。
。常、 質疑。
。矗、 如果你得到一朵神奇的七色花,你會用它幫你做哪些事?
。ǎ梗 作業 ,復述課文。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設想: 本節課通過一個游戲讓學生生成手為什么這么靈活這個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去尋找答案,再讓學生對答案進行猜測,發揮學生的個性和想象力,采用多種材料,設計多個簡單的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最后,設計了讓學生猜箱子中的物品和信封中的物品這兩個活動,體驗手的感覺功能。期望目標:讓學生在活動中理解手的靈巧跟手的關節、褶皺、大拇指等構造密不可開,認識手具有感覺功能。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
一、教學目標 1、知道手的一些基本構造,認識手的靈活與關節、褶皺、大拇指等構造密不可開,認識手具有感覺功能。 2、設計簡單的實驗,運用多種材料來驗證自己的猜想。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和個性的培養。關注體驗活動后的感受,學會關愛身邊的殘疾人,激發學生對自身的探索。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通過觀察認識手的基本知識,了解手的構造和手的靈巧有關。 難點:小組的合作學習,自選實驗方式驗證自己的猜想。
三、教學準備 玩具、吸管、膠帶、空管、剪刀、記錄本等。
四、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同學們,我們先來做一個“剪刀、石頭、布”的游戲。你們會玩嗎?誰愿意和老師來一個比賽。【游戲是學生喜愛的活動,再加上和老師一起做游戲就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并且緩解了學生緊張的情緒,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凹舻丁⑹^、布”的游戲是一個以手為主的游戲,從而比較順利的引出了觀察的對象! 我們剛才做游戲時用到了什么?我們用手還可以做哪些事情?你們的手真靈巧!【通過詢問手的作用,激發學生對手的興趣。老師著重表揚了手的靈巧性,為學生生成[手為什么這么靈巧?]這個問題作一個鋪墊。因為整個科學探索活動都圍繞著這個主題開展的,學生有了手為什么這么靈巧?的困惑,才能形成對手的關節、褶皺、大拇指等構造的探索研究。引導出有價值、有探索意義、有利于課堂開展的問題,對后面教學活動的展開起著關鍵作用。學生往往生成的問題較多,但符合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很少,所以設計了一些隱藏的鋪墊。】
。ǘ┯^察手的構造: 現在我們用靈巧的手做幾只小動物。你們對自己這雙靈巧的小手有什么問題要問老師?(手為什么這么靈巧?)【再次讓學生用靈巧的手做幾只小動物。讓靈巧這個詞語浮在學生的腦海中。隨后把〈你們對自己這雙靈巧的小手有什么問題要問老師?〉這個問題拋給學生,讓他們自己生成一個感興趣并有探索價值的問題--手為什么這么靈巧?在教學詢問中,第一個學生就生成類似的問題:手為什么這么不靈巧?隨后出現了,手為什么有五個手指?手上為什么長毛?手為什么這么靈巧?也隨之生成。由于問題是學生自發形成的,在他的內心中就產生了一種尋找的欲望,在欲望的引導下觀察就有了目的,學生往往能發現平時沒有留意的東西,觀察的收獲會更多!课覀兛梢缘侥睦锶ふ掖鸢?出示課題《觀察手》,我們以前觀察過什么?用什么方法觀察? 下面我們就帶著(手為什么這么靈巧)這個問題和剛才大家說的方法,進行觀察,開始。當活動很難開展時,出示友情提示:跟手上的什么東西有關?學生進行活動。【在我第一次試教中,由于手為什么這么靈巧?這個問題對于十歲左右的孩子來說比較大無從入手,冷卻了學生的探索興趣。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時,他們的參與性不高。后來,我設置了一個小的問題提示給學生--跟手上的什么東西有關,學生觀察的目的就更加明確了,興趣也有了。】 學生匯報交流觀察結果。板書學生的回答,引入研究關節、皺褶及大拇指的作用。(手這么靈巧跟什么有關:大腦、骨頭、關節、皺皺的皮膚等)教師演示,重點認識關節。【由學生發現的東西隨機引入對關節、褶皺及大拇指的觀察!
。ㄈw驗手指的關節、褶皺及大拇指的作用。 1、 認識手指的關節: ①請一位學生演示關節的位置,數關節的個數。 ②你認為關節有什么作用?沒有關節行不行?怎么證明?【在學生腦海中形成行與不行兩種可能性和證實想法的渴望】 ③小組討論一下,能用桌上的哪些材料來證明!究茖W活動應著眼于學生實踐意識的養成,強調學生的動手操作和親身體驗。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索,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注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分層次開發思維。新課程強調學生開發性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因此在驗證和體驗活動中,提供了多種材料給學生使用,讓學生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索。在知識目標達成的過程中,使潛在目標也相應完成! ④真聰明,我們就用這幾位同學的方法來做一做,看看有什么感受?學生分組體驗。 ⑤誰來說說自己的感覺? 我們再到手上找一找還跟什么東西有關? 2、認識褶皺: ①關節處的皮膚和其他地方的皮膚有什么不同? ②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它褶皺。你認為褶皺有什么作用? ③大家可以玩一玩桌上的吸管,看看有什么發現?學生操作,教師指導。 ④同學們確實觀察得很仔細。手上沒有褶皺行不行?怎么證明? ⑤那怎樣做我們手上沒有這個褶皺呢?好,下面我們按照這位同學的方法來證明褶皺的作用,開始。學生小組合作進行體驗活動。 ⑥怎么樣?學生說自己的感受。 3、認識大拇指: ① 出示大拇指圖。它叫什么名字? ② 大拇指和另外四個手指的長法有什么不同? ③ 既然大拇指長得這么特別,那它有沒有自己獨特的作用呢?如果沒有大拇指,手還會那么靈活嗎? ④ 怎么證明? ⑤ 我們來試試看,看看沒有了大拇指還能不能靈活地去使用剪刀和筆。開始。學生操作。 ⑥ 匯報表演,說說感受。沒有了大拇指,的確很不方便。但是有的'殘疾人失去的不僅僅是大拇指,我們應該怎樣去對待他們? 4、體驗活動小結: 我們已經做了好幾個游戲,老師覺得大家有點累了,現在休息一下,順便想一想“手為什么這么靈巧?”其實,手的靈巧同手的每一處構造都有關系。同學們課后可以繼續進行研究。
。ㄋ模┱J識手的感覺功能。 手的靈巧不僅體現在能靈活地運動,它還有其他功能你們想不想知道?想知道的人請坐好。 1、老師箱子里有些好東西?誰能不用眼睛看就能知道里面是什么東西。 2、你你感覺它像什么?為什么?把蘋果送給學生以作獎勵。【以實物作為獎勵,可以使學生在內心形成對科學活動課的另一個推動力,并給他美好的童年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 3、讓學生找出香蕉,獎勵。 4、手能感覺物體的什么? 5、現在我們就來看看手的本領。每個人從抽屜里拿出一個信封,閉上眼睛摸摸信封,猜猜里面裝的是什么。開始。 6、請打開信封看一看,猜對得請舉手
。ㄎ澹┱n外延伸 今天,大家玩得開不開心?老師現在有一個開心的任務,想不想知道?回到家里觀察一些動物的“手”,看一下和我們的手有什么不同。好不好?【整個課堂活動的開展一直吸引著學生的興趣】
教學反思:
一、激發興趣,在愉快氣氛中體驗成功。
根據建構主義的觀點,一節課的效果如何應當首先關注學生學得如何。因為知識是不能傳遞的,教師傳遞的只是信息,知識必須通過學生的主動建構才能獲得。教師教學活動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是課堂教學成與敗的關鍵。于是在新課引入時,我設計了一個師生互動的游戲“剪刀、石頭、布”。游戲是學生喜愛的活動,再加上和老師一起做游戲就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為了使學生一直保持濃厚的興趣,在教學中注意穿插游戲,用激勵性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學習交流中用多種形式進行互動,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有師生之間的互動,還有學生與其他學生之間的互動。師生之間保持一種民主、和諧、融洽的關系,在班級中形成愉快的氣氛。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可以有效的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二、充分準備活動材料。
這節課,我設計了三個活動:認識手的靈活與關節、褶皺、大拇指等構造密不可開的證明和體驗。活動要求學生們能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為了使學生們想出的辦法能充分得以實施。我為學生提供了多種材料,硬紙張、膠帶、空管、剪刀、紙帶。由于活動材料準備得十分充分,學生們想出的辦法絕大多數都能夠得以實施,從而為學生們的探究活動提供了方便。材料的多樣性符合了不同學生的需求,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開發了學生的思維。在證明褶皺的過程中學生就用空管比作手指。師:什么證明?生:管子沒有褶皺不能動有褶皺就能動。師:什么加?生:割一個口子。在科學課的教學活動中材料是重要的教學用具,關系著教學的深度和廣度。
三、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
建構主義主張科學知識是學生主動建構的,在邏輯上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科學教學,因此我特別注意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在本課教學過程中,通過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在親身體驗中學習科學,在親歷探究的體驗和感受(體會)中建構屬于自己的認知體系。教師有意識地為學生提供了多個有充足探索空間的活動,讓學生盡量發揮創造潛能。學生在整個學習活動中,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按照自己的方法從事各種探究活動,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經歷一個動手、動腦、動口的操作過程,實際上就是一種積極有效的知識建構過程,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了不同的收獲。在整個體驗性學習活動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關系是民主的、和諧的,教師只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伙伴。教師將自己作為學生中的一員,與學生一起去探索、去發現,而不是把自己的意志(比如知識結構)強加給學生。
并且每個學生在親歷探究活動中,通過交流討論,都可以從其他同學那里獲得新的思想方法,又可以充分表現自我。學生的思想、能力、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每個學生在不同學習層次上得到自我實現。 四、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這節課的教學以科學探究為主,課堂教學活動圍繞手的探究活動展開,我在第一個活動中先讓學生對老師的假設,沒有關節行不行進行猜想,在學生腦海中形成行與不行兩種可能性和證實想法的渴望。
再讓學生用桌上的哪些材料來證明,于是學生們嘗試著篩選老師提供的硬紙張、膠帶、空管、剪刀、紙帶等材料進行驗證活動。整個探索活動中,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的材料去思考關節與手的靈活性之間的關系。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展,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了不同的收獲。明確了科學探索的形式,先生成想法再用各種方式驗證想法。在實踐操作中材料有些有用有些沒有用,學生就經歷了一個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自我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動手能力和分析能力也相應得到了提高。
語文教案 篇9
知識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歌,體會其形象化的語言, 聯系生活實際及個人經歷,理解詩歌的主旨。
能力目標:
模仿課文的寫法,寫短小的詩句。
情感目標:
樹立為遠大的理想而奮斗的信念。
教學重點:
朗讀訓練, 整體感知課文,把握詩歌的結構,理解詩歌的主旨,賞析詩歌的語言。
教學難點 :
反復朗讀這首詩歌,討論、理解詩歌的主旨。
教學方式:
朗讀教學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
第1課時:重點是反復朗讀這首詩歌,整體感知課文,把握詩歌的結構,討論、理解詩歌的主旨。
一、導入 新課:
1、 導語 設計: 同學們,在第一單元里,我們研討過現代詩《在山的那邊》。詩人在詩歌中寫道:“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边@里的“!敝傅氖鞘裁茨兀渴侵咐硐氲木辰。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一個人就會不畏勞苦地向著一個目標前進。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為什么要有理想?我們應當樹立什么樣的理想?如何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著名詩人流沙河的哲理詩《理想》,同樣會“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2、 作者:流沙河,原名余勛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中國作協理事、四川作協副主席。作品出版20種。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 教師范讀
2、 正音、正字
蛻 饑寒 離亂 綴連 遠行 倔強 洗濯 玷污 怨恨 扒竊 詛咒 濃陰 海天相吻
3、 釋詞
寂寥,就是寂靜、空曠。
浪子回頭 碌碌終生 絕處逢生 可望不可即
4、 學生默讀,感知課文內容:理想究竟是什么?
第l節,總說理想是前進的方向;在全詩中起到統領的'作用。
第2節,理想有時代性,理想有層次性。
第3節,人類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動了歷史的發展。
第4節,理想使人明確方向。
第5節,理想給人力量。一是樂觀,二是斗志,三是活力。
第6節, 為崇高的社會理想而奮斗,就顧不得個人發財,也顧不得種種個人利益,他所獲得的是為理想而奮斗的幸福感,理想實現后的喜悅,犧牲的是其他個人利益。
第7節,理想所追求的是社會的溫飽、文明、安定、繁榮等等,而不是個人榮譽。
第8節, 理想對人生的意義。
第9節,理想對人生的意義。
第10節,要把理想視為生命。
第11節,正反對比,突出理想對于人生的重要。
第12節,鼓舞人們樹立理想,為理想而奮斗。
三、探究此詩脈絡:
第l節,總說理想是前進的方向;在全詩中起到統領的作用。
2、3兩節 “理想的歷史意義”;
4、5、6、7節 “理想的人格意義”;
8、9、10、11節 “理想的人生意義”。
第12節,鼓舞人們樹立理想,為理想而奮斗。
四、這首詩歌的主旨是什么?從哪可以看出來?
學生默讀后小組討論,回答,互相補充。要點:鼓勵人們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奮斗。
五、作業 :注音每個1行,每行5遍。解詞1遍。
六、板書設計
脈絡:
總----第l節,總說理想是前進的方向。
分----2、3兩節 “理想的歷史意義”;
4、5、6、7節 “理想的人格意義”;
8、9、10、11節 “理想的人生意義”。
總----第12節,鼓舞人們樹立理想,為理想而奮斗。
第2課時 :朗讀、背誦。研討與賞析詩歌的思想內容及語形象化語言。
教學過程 :
一、哪些詞語最能表現文章的主題?同學自讀課文,然后小組交流,代表回答。不求一致,重點是賞析語言。略。
二、語言運用
1、語言運用并交流
2、 (仿照第一詩節,寫幾句話)
教師示例: 愛心是風,卷來濃密的云;愛心是云,化作及時的雨;
愛心是雨,滋潤久旱的樹;愛心是樹,為你撐起綠陰。
3、 修辭訓練
這首詩運用了大量的比喻,貼切而又生動,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師應指導學生深入體會,學習掌握,提高想像思維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第1節四個比喻,喻意是什么?
不必孤立地體會每個比喻的喻意,從石到火,從火到燈,從燈到路,四個比喻是連環的,這在修辭手法上又叫“頂針”。前兩個比喻為第三個比喻作鋪墊,詩意主要在后兩個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漫漫黑夜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所以說“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見,這一節的意思主要是說,理想是前進的方向。聯系實際,就很好懂。馬克思主義傳播到中國,中國的先進分子樹立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這個理想像燈一樣,照亮了夜行的路。這個理想像路一樣,引中國人民走到光明的新中國,引中國人民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前兩個比喻,從星星之火,到點燃熄滅的燈,說的是理想傳播的過程,例如李大釗等人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時,共產主義理想在中國是星星之火;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不斷傳播,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就有如一盞明燈了。到達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長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人的。理想的實現給人帶來美好的新生。
修辭訓練方法,由教師或同學指明一些事物,讓大家打比方,進行修辭訓練,看誰表達得形象生動。
4、 教師應讓學生自由論談,教師給予必要的點撥,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質疑和交流:
1、 學生質疑,互相交流。教師積極引導,生生互動。
2、 談談學習本課受到的啟發。
言之成理即可。
3、學生談學習本課的收獲。
四、教師小結
同學們,我們朗讀、研討和賞析了這首詩歌,掌握了詩歌的基本結構,理解了詩歌的主要內容,體會了詩歌的形象化語言,并深入地談了學習體會。理想猶如航標燈,它指引著我們的人生之旅。愿大家從小樹立崇高的理想,并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斗。我想,一個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個精神生活很充實的人,也一定是一個很高尚的人。
五、作業 : 1、完成目標冊。
2、寫300字的隨筆,談談自己如何看待理想。
六、板書設計
賞析語言 愛心是風,卷來濃密的云;愛心是云,化作及時的雨;
愛心是雨,滋潤久旱的樹;愛心是樹,為你撐起綠陰。
打比方-----形象生動。
七、教學反思:初一學生讀這首詩,一方面要充分調動他自己的人生體驗,另一方面也需要聯系一些典型事例,去領悟詩句的含義。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強調朗讀的重要性,要多讀,多理解基礎上的有感情的朗讀。
語文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教學生學會選擇適合自己的網站上網閱讀,進行網絡學習。
2、通過閱讀網頁上的內容,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習慣。
3、通過網絡學習培養學生堅持寫日記、寫摘抄的習慣,并樂于與別人交流自己的讀書所得,共同進步。
4、教學生學會利用現代化手段進行課外閱讀,增長知識,開闊視野。 課前準備:學生準備自己的日記、采蜜集。
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談話導入
野。網絡已經成為我們的一個新朋友,新老師。當然我們少年兒童應該選擇屬于我們自己的網站,進行網絡閱讀,這個網站就是“童網”
2、師:有誰知道童網的網址呀?(如果學生不知道,教師可以直接告訴給學生) 隨生回答師生一起進入童網。
3、師;現在我們來到了小豆豆之家,請同學們看一看,小豆豆之家里都有哪些板塊呢?
4、生自己觀看網頁,發現有:小腳印、天天日記、同伴之間、科學迷宮、休閑天地、智利快餐、語文樂園、爸爸媽媽請進來。這些板塊。
5、師;每一個板塊都有我們喜歡的內容,我們先來進入“天天日記”去看一看吧!
6、點擊“天天日記”,“斗嘴兒”我們先來讀一讀這則小日記“斗嘴兒”。學生自由讀,讀后交流在日記中你都讀到了什么?
7、師:是呀,生活中遇到有趣的事,有意義的事我們都要記下來,寫入自己的日記,積累起來就是很好的寫作素材。平時你都寫過哪些成功的日記,拿出自己的日記本在小組內交流一下自己最得意的一篇日記。
二、進入“好聽的歌”
1、師:欣賞完了日記,讓我們一起走進“好聽的歌”,讀一讀這首《跳繩歌》,你了解到了什么?(學生說出自己從兒歌中讀到的,感悟到的)
2、師:把我們課下玩的游戲編成兒歌,多有創意呀,讓我們一起拍手學唱這首兒歌,好嗎?
3、學生拍手唱兒歌。
三、進入“語文樂園”
1、師:學會了好聽的兒歌,讓我們再到“語文樂園”走一走,看一看那里為我們準備了什么好禮物。
2、學生自己閱讀摘抄板中的內容,說一說“”安靜“寧靜”的'區別。
3、師:平時你有沒有摘抄的好習慣呢?拿出自己的“采蜜集”看一看你都摘抄到了哪些有用的知識,與你的小組同學分享。
四、自由閱讀
1、師:剛才,我們光顧了“小豆豆之家”的這么多好地方,相信你的收獲一定很多。你還想光顧那個板塊,請自己選擇吧。
2、學生自己選擇板塊自由閱讀,把自己的收獲記下來。
五、擴展延伸 課下閱讀童網中自己喜歡的板塊,選自己喜歡的記下來,與全班同學交流。
六、課下作業 利用業余時間,上適合少年兒童的網站,查資料,找圖片,做網絡學習的小主人。準備網絡學習交流會。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2-07
語文的教案11-30
語文教案04-25
(精選)語文教案10-02
【經典】語文教案11-03
語文教案[精選]08-24
[經典]語文教案02-06
語文識字的教案04-13
語文樂園教案04-12
語文園地:教案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