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四年級數學第五單元教案
農田里的數學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單元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除數是兩位數的口算除法,筆算除法,商不變的性質,除法中常見的數量關系。 二、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簡單口算、筆算,一位數乘多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三位數乘兩位數和乘法中常見的數量關系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通過對本單元知識的學習,為后面學習四則運算和小數除法打下基礎。為了讓學生對社會有更多的了解,本單元教材選取了農業生產和現代科技的素材來研究除法計算。這樣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還能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獲得更多的科學知識。 教材把知識融入現實問題之中,給學生以廣闊的探索空間,讓他們結合實際運用不同的策略、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練習的編排一方面注重了學習內容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有利于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還注重了與科學知識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科學知識。 三、教材重難點 重點:理解和掌握除數是兩位數除法口算和筆算的方法。 難點:筆算除法的試商方法。 四、單元教學建議 1. 正確處理算法多樣化與教學重點之間的關系。 2. 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4. 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大的探索空間,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五、課時安排 信息窗1 3課時 信息窗2 3課時 信息窗3 3課時 信息窗4 3課時 信息窗5 3課時 回顧整理 3課時 拓展平臺 1課時 我學會了么 1課時 綜合應用 3課時 課題 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 教學目標: 理解和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口算除法;能比較熟練的估算、筆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在探索除法算理算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 重 點: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大的探索空間,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難 點:計算時要“退位”。 教 具:圖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口算 18÷6 100÷5 183÷3 35÷7 50÷5 100÷4 238÷7 129÷3 (2)簡單說一說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二)導入新課 1.出示信息窗1 從古到今,農民的工作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耕作方式 每小時耕地面積(平方米) 人力 6 耕牛 60 手扶拖拉機 96 四輪拖拉機 540 2.觀察,你從中發現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手扶拖拉機平均每小時耕地面積是人力的多少倍? 四輪拖拉機平均每小時耕地面積相當于耕牛的多少倍? 四輪拖拉機平均每小時耕地面積相當于人力的多少倍? (復習可以起到知識遷移的作用,以利于學生后面新知識的學習,使學生看到新舊知識的聯系。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選擇性使用,鼓勵學生多提問題,但是要提的合理。) 3.引導學生在理解提議的基礎上,獨立列出算是并思考算法, 教師板書算式96÷6 540÷6 540÷60 4.這些算式你們都會算么?想一想,應該怎么計算? 學生計算并說出自己的方法,對于不同的方法要給與肯定。 如:9個十除以6得1個十,余3個十,3個十加6得36,36除以6得6,10加6得16 有的學生可能用想豎式的方法 5.出示小電腦問題:你會口算960÷6嗎? 學生口算,并說出自己是如何計算的 (三)自主練習 1.書p66的自主練習第一題:口算 學生口算完后,對比找規律,比較上下兩排的算式,你發現口算方法有什么規律? 2.書p67的自主練習第三題:口算 小組交流:買哪箱橙子更合算? (四)總結: 今天我們復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和我們以前學習的不同的是,今天的口算都需要“退位”,在信息窗我們自己提出的問題中,540÷60這個算式還沒有解決,是我們下節課學習的內容。 板書設計: 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 手扶拖拉機平均每小時耕地面積是人力的多少倍? 96÷6=16 四輪拖拉機平均每小時耕地面積相當于人力的多少倍? 540÷6=90 四輪拖拉機平均每小時耕地面積相當于耕牛的多少倍? 540÷60=? 960÷6= 160 作業設計: 1.書p66的自主練習第二題。 2、同步練習的習題。 課后小結: 課題 除數是兩位數的口算除法 教學目標: 理解和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口算除法;能比較熟練的估算、筆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在探索除法算理算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 重 點:學生學會除數是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難 點: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教具準備:圖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口算 80÷20 50÷10 60÷30 160÷80 100÷50 250÷50 360÷60 390÷30 (2)上節課我們留了一道口算題:540÷60=? 同學們,這道題應該如何口算呢? 復習可以起到知識遷移的作用,以利于學生后面新知識的學習,使學生看到新舊知識的聯系。 (二)導入新課 1.學生進行獨立計算 2.交流口算的方法,只要有道理,就給予肯定,但是也要引導學生學會吸收別人的好方法,選擇最合適的。 如:60×9=540 所以540÷60=9 或者 540÷6=90 所以540÷60=9 又或者54個十除以6個十等于9,所以540÷60=9 (學生已經有了用口訣求商和第一個紅點的基礎,放手讓學生自己算,并進行方法的交流。) 3.質疑:問題口袋 我們剛才學習了除數是兩位數的口算除法,你能說說口算方法是什么么? 你還有沒有什么問題?可以舉例提問? (每個紅點問題后都有問題口袋,鼓勵學生學會新知后質疑,提出自己的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習數學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 1.口算 840÷60= 480÷30= 750÷50= 630÷30= 600÷30= 720÷60= 2.人體的血液1小時可以在人體內循環180周。 (1) 血液平均每分鐘在人體內循環幾周? (2) 血液循環一周大約需要多少秒 3.飛機每小時飛行720千米,火車每小時行駛90千米。 (1) 飛機的速度是火車的多少倍? (2)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四)課堂總結 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在計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總結的時候注意培養學生時刻注意計算要驗算,養成養好習慣。) 板書設計: 540÷60=9 想:54個十除以6個十等于9 60×9=540 所以540÷60=9 或者 540÷6=90 所以540÷60=9 作業設計:1、P67 自主練習5、6題。 2、同步練習相關習題。 課后小結: 課題 除數是兩位數的練習 教學目標: 鞏固學生口算除數是兩位數的計算能力。經理探索用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進熱愛生活的情感,提高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重 點:學生能迅速準確口算。 難 點: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教具準備:課件 圖片 教學過程: 一、基礎知識復習 1.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如何進行口算? 2.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如何進行口算? 3.在口算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 4.口算 二、基本練習 1、某校四年級學生的體重情況如下 符合標準體重的人數 160人 超過標準體重的人數 20人 低于標準體重的人數 10人 (1)符合標準體重的人數是超過標準體重人數的幾倍? (2)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2.實驗小學三年級共有學生200人,若平均每個班40人,問三年級有幾個班? 3.20臺錄音機共980元,平均每臺多少錢? 4.今天上午共摘蘋果960千克. (1)平均每40千克裝一筐,需要多少個筐? (2)960千克送給小朋友120千克,剩下的還能裝多少筐? 三、提高練習 1.小實驗 用彈簧秤,稱物體,在一定的范圍內,物體每增加,可使彈簧伸長,分小組作試驗,并記錄下來。 學生做試驗,把結果記錄在書上。 (在動手操作、靈活性較強的練習時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培養學生小組合作探索的能力。) 2.聰明小屋 是周六,是雙休日么?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說出想的過程,看哪一個小組想的最快,辦法最巧妙 板書設計: 180÷3= 80÷20= 750÷50= 120÷40= 630÷3= 60÷30= 720÷60= 540÷30= 作業設計:同步練習上的相關習題。 課后小結: 課題 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 教學目標 1.結合現實情境,學會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的試商方法,明確上的位置,為學習除數是任意兩位數的除法打下基礎。 2.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參與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 點:引導學生掌握合理的試商方法。 難 點: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具準備:圖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認識哪些農作物? 你認識這么多農作物,你知道他們的播種時間及生長期么? (通過學生交流自己所見到的或知道的農作物,使學生產生興趣,能夠自然的進入學習情境中。) (二)新授 1.同學們這方面的生活經驗還比較少,我們一起到農村去看一看(出示情境圖) 觀察圖,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在觀察圖的基礎上,回答:玉米的播種時間是5月份,生長期為120天;小麥的播種時間是10月份,生長期為235天;花生的播種時間是。。。。。。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2.根據你們的發現,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可能提的數學問題:玉米的生長期十幾個月?小麥的生長期呢?幾月份收玉米?什么時間收小麥?。。。。。。 (引導學生根據獲得的信息會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 3.解決學生提出的【四年級數學第五單元教案】相關文章: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五單元教案01-17
《第五單元教學設計》教案04-08
一年級數學第五單元教案03-12
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01-13
第五單元的作文05-30
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教案02-28
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五單元教案01-25
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01-07
語文第五單元作文11-08
數學單元備課教案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