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發展規劃匯總【2篇】
產品發展規劃1
蘆薈是一種古老的植物,其綜合利用卻是一個新興的產業。委內瑞拉法肯州氣候環境非常適宜蘆薈的生長,當地農民種植蘆薈已有悠久的歷史。國際上,蘆薈被普遍認為是健康植物,被廣泛用于食品加工、化妝品、藥品生產的原材料,蘆薈產品的需求在國際市場上日趨增長,全球蘆薈產品的產值每年超過30億美元。
為了加快蘆薈產業的發展,委內瑞拉政府決定在法肯州大力發展蘆薈產業,以此帶動就業和增加農民收入。受委內瑞拉委托,中國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農工院)組織國內有關農業規劃、蘆薈種植、蘆薈加工、市場分析以及裝備生產方面的專家,由農工院朱明院長親自帶隊,兩赴委內瑞拉,對法肯州地區蘆薈的種植、加工現狀,進行了充分的考察與調研,編制了法肯州蘆薈產業發展規劃方案(以下簡稱規劃方案),最終獲得委內瑞拉各級政府的肯定。
1世界蘆薈產業現狀
1.1世界蘆薈的種植情況
據統計,世界范圍內蘆薈種植面積約23589公頃,其中美洲19119公頃,約占81%;非洲300公頃,約占1%;澳洲和亞洲為4170公頃,約占18%。
世界蘆薈主要種植國家的蘆薈種植面積及產量分布分別見圖1、圖2。
1.2世界蘆薈產品銷售情況
全球蘆薈銷售額總共約為1.235億美元,主要銷售額的分布情況。美洲:7640萬美元,約占62%;澳洲和亞洲:4700萬美元,約占38%。
各國占世界銷售額的百分比。泰國:34%;墨西哥:29%;多米尼加共和國:17%;美國:8%;哥斯達黎加:4%;中國:4%;危地馬拉:3%;澳大利亞:1%;委內瑞拉:0%;印度:0%;非洲:0%;馬來西亞;0%;巴西:0%;阿根廷:0%。
世界上蘆薈產品的市場分布情況為歐洲:20%:澳洲和亞洲:43%;美洲:37%。
在世界范圍內每年(112個月)就有1557種以蘆薈為原料或添加劑的新產品產生,是每年新產品產生最多的種植原料。
據估計,蘆薈天然原料的市場有1.25億美元,而蘆薈終產品的市場價值可以達到1100億美元。
2委內瑞拉蘆薈產業發展現狀
蘆薈在法肯州的種植有悠久的歷史,法肯州的氣候十分適宜種植蘆薈。法肯州種植蘆薈中蘆薈素的含量居于世界首位,在32%以上。絕大部分的蘆薈種植區域集中在Fale6n,Sucre和Carirubana三個市。由于在醫藥以及化妝品等方面的使用擴展,近幾年蘆薈的種植需求增長較大。基于這些原因,蘆薈商品化在國內外增長也較大。蘆薈被公認為健康植物,廣泛用于食品加工或化妝品生產的原材料。委內瑞拉蘆薈種植面積約占全美洲的18%,占全球的3%。委內瑞拉蘆薈年產值為42.2萬美元,約占全美洲的1%。委內瑞拉蘆薈潛在的產值大于350萬美元。
2.1委內瑞拉蘆薈產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2.1.1蘆薈在法肯州的種植有多年的歷史,法肯州的氣候十分適宜種植蘆薈,且蘆薈素的'含量在32%以上,為世界最高。
2.1.2委內瑞拉蘆薈的種植面積很大,約占世界蘆薈種植面積的15%,但是產量比較低,只占世界產量的約3‰而蘆薈的銷售額更是不到1%,因此委內瑞拉蘆薈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2.1.3委內瑞拉在開發蘆薈系列產品方面已有較好的基礎,民間已有蘆薈肥皂、蘆薈酒、蘆薈洗液等許多產品。發展蘆薈產業有很好的群眾基礎。
2.1.4委內瑞拉政府、法肯州政府對發展蘆薈產業非常支持,蘆薈生產已作為法肯州農業的支柱產業進行規劃。種植面積擬從現在的3400公頃發展到13000公頃。
2.1.5委內瑞拉能源,尤其是石油資源豐富,而且能源價格十分低廉,加工成本低,因此蘆薈產品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2.2委內瑞拉蘆薈產業的限制因素
2.2.1蘆薈產業整體科技水平低
雖然委內瑞拉種植蘆薈歷史悠久、資源豐富,但從種植來看,屬粗放式管理,完全是靠天吃飯,缺乏灌溉、施肥、病蟲害防治等基本措施,更不用說采用先進的組培技術以及培養優質、高產的新品種。從加工來講,目前重點還集中于藥品中間體的生產,對蘆薈作為一種神奇作物的整體性缺乏重視,全國沒有一家專業的蘆薈種植與加工研究單位,無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
2.2.2產業缺乏整體規劃,聚集度不夠,經營水平低
委內瑞拉蘆薈產業缺乏統的規劃,在種植面積的擴大方面,目的性不強。蘆薈加工企業規模很小,缺乏規模優勢,也沒有一定的集中度。目前蘆薈僅建有6家原料產地加工工廠,分別是1家蘆薈凝膠加工廠(未完工)、4家蘆薈素濃縮液廠和1家蘆薈素精煉廠(正在建設),缺少對蘆薈深度和廣度的加工,且基本上未考慮產品的市場。
2.2.3基礎設施條件薄弱
道路、水、電等基礎條件差,法肯州是一個水資源極度缺乏的國家,飲用水需要從其它各州輸入。南部山區道路為山區公路,不便大型運輸車輛通行。電力基礎設施薄弱。
2.2.4產品科技含量低,產業鏈條短
庫拉索蘆薈在中國已經作為一種食品新資源,由于其神奇的生物學功效,可廣泛用于食品、日化用品和藥品等領域,制成各種食品如蘆薈飲料、蘆薈布丁、食品添加劑、以及各種日用化工產品如香皂、洗液、膏霜等,還可將蘆薈制成膏、蘆薈素等。法肯州蘆薈產業僅生產蘆薈凝膠、蘆薈素濃縮液、蘆薈素精煉等初級加工產品,蘆薈產品科技含量低,蘆薈產業鏈條短。
委內瑞拉蘆薈產品的生產組織性和國家集中計劃性不強,加工和生產此產品的大公司數量很少,雖然蘆薈產品資源豐富、歷史悠久,但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系統,削弱了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無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的經濟效益。
3規劃思路與目標
3.1規劃思路
在法肯州蘆薈產業發展的基礎上,以委內瑞拉法肯州現有蘆薈規劃種植面積為基礎,通過建設國家蘆薈研究中心和蘆薈工業園區,來帶動和支持法肯州以及整個委內瑞拉國家蘆薈產業的發展。
3.2規劃目標
3.2.1將蘆薈產業發展成為法肯州農業的支柱產業,種植面積穩定在13000公頃。通過種植管理技術的提升,在現有生產水平基礎上逐步提高產量30%以上。
3.2.2將委內瑞拉法肯州的蘆薈產業發展成為委內瑞拉國家蘆薈產業種植、加工、技術研究、產品開發的主要基地。并通過蘆薈種植、產品研發、精深加工和市場開拓等產業化建設,逐步形成委內瑞拉蘆薈產業發展體系及模式。
3.2.3通過蘆薈產業的發展帶動包裝、運輸、儲藏等相關產業發展,大幅度提高就業率和農民收入,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3.2.4通過法肯州蘆薈產業發展模式的建設,為委內瑞拉農業的發展提供可借鑒的模式,打造世界蘆薈產業強國。
4總體技術方案
根據目前委內瑞拉蘆薈種植與加工的現狀,通過構建委內瑞拉蘆薈產業體系,在13000公頃蘆薈規劃種植面積的基礎上,建設蘆薈原料產地加工與蘆薈工業園項目,以此帶動委內瑞拉蘆薈產業的全面發展。
4.1蘆薈產業體系
通過本規劃項目實施,構建委內瑞拉蘆薈從種植、加工到研究示范推廣的產業體系,詳見圖3。
4.2蘆薈種植基地建設
按照法肯州蘆薈規劃總種植規模13000公頃進行規劃,其中4000公頃用于生產蘆薈素,其余9000公頃用于生產蘆薈凝膠。
4.3蘆薈原料產地加工
蘆薈原料產地加工項目一是在蘆薈產地就地進行原料初級加工,減少運輸成本,二是為加工園區食品加工廠、日化廠、凝膠粉廠和蘆薈素精煉廠提供原料。
綜合考慮蘆薈種植基地分布和運輸半徑,規劃建設9座蘆薈凝膠產地加工廠,其中4座加工廠生產凝膠原汁、濃縮汁和凝膠丁,為工業園區內食品廠、日化廠提供凝膠原汁和凝膠丁;另外5座加工廠生產凝膠濃縮汁,為工業園區凝膠粉廠提供原料。
蘆薈原料產地加工項目建設內容及產品方案設計見表1:
4.4蘆薈產品加工工業園
根據法肯州蘆薈加工規模與種植規模不配套的現狀,擬在委內瑞拉法肯州科羅市附近,建設一個以蘆薈產品加工為主體的蘆薈產品加工園。蘆薈產品加工園建設項目包括蘆薈食品加工廠、蘆薈日用化工加工廠、蘆薈素精煉廠、蘆薈凝膠粉加工廠、包裝材料廠和蘆薈研究示范推廣中心,包括園區內污水處理廠、變電站以及道路等公用工程等,總占地面積38.5公頃。
5對我國產業規劃的啟示
5.1規劃對產業發展發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我國全國性和區域性的規劃很多,用于指導各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但它缺乏在空間上指明規劃的目標、方向和產業的發展方式。各地區在產業發展過程中更多地是按照全國的經濟發展指標來制定自己的發展戰略和規劃,而很難考慮到自身在全國總體布局中的分工和定位,因此出現了諸多區域戰略雷同、產業規劃缺乏特色、不合理重復建設及環境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等問題。為有效地制定各地區產業規劃,進一步明確各地區產業發展在我國規劃體系中的地位、具體內容以及保障措施等。
5.2重視土地利用在產業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委內瑞拉非常強調在編制蘆薈產業規劃中的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要確定土地利用的基本框架,充分發揮土地利用規劃在農村合理配置土地資源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城鎮化步伐加快的形勢下,土地資源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短缺資源之一。我國各地區都編制土地利用規劃,但是在地方規劃體系中,土地利用規劃應該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它與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市規劃的關系如何協調,尤其是如何協調保護有限資源與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矛盾等問題,都亟待解決。
5.3高度重視規劃的前期準備和后期評估
委內瑞拉政府積極配合我們,在規劃編制過程中非常重視規劃的前期準備工作,即對該地區的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做出深入的調查和研究,這種對地方特點問題的深入調查和研究是制定當地蘆薈產業區域未來發展規劃的基礎。在規劃編制后,為確保規劃的實施,在規劃年度完成以后,還要進行規劃制定后的跟蹤活動。這個活動要對區域未來可能面臨的問題、結構轉變做充分的認識和修改。
我國農業產業區域規劃的編制過程中普遍存在急于求成的思想,在規劃前缺乏詳細的調查和充分的準備工作,規劃編制后對規劃實施的效果如何,以及如何進一步完善等工作也缺乏連續性,從而造成規劃在實際工作中難以發揮出應有作用。當前在農業產業規劃編制過程中應大力倡導對規劃前有關重大問題的調查和研究,而政府部門應該進一步明確編制農業產業區域規劃的目的和意義、形式和內容、手段和方法,尤其是通過何種方式協調多方面的利益矛盾,最終使規劃不但能夠最大限度地合理制定,還能夠充分發揮有效的作用。
產品發展規劃2
為了加快果品產業的發展步伐,把開縣建成全國錦橙第一縣,重慶市果品第一縣,以提高果農的經濟效益,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根據農業局的總體布署和安排,結合果品生產的實際情況,由經作科、果樹站3名技術干部,分赴到花林、長沙、鐵橋、臨江等鄉鎮,對果品產業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和發展規劃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于后:
一、果品產業發展現狀
開縣是三峽庫區乃至全國久負盛名的柑桔產業大縣,素有“桔鄉”、“金開縣”之美稱。果品產業是開縣農村經濟中農民致富、財政增收的優勢產業。近幾年,我縣大力實施“換掉柑桔劣種跨世紀、改善基礎條件上檔次工程”,對盤強果品產業,改善果品質量,提高果品商品率和市場競爭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果品生產初步實現了布局合理化、基地規模化、生產專業化。
(一)有宏大的生產規模。開縣果品產業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已先后建立起以長沙鎮為中心的柑桔生產基地鄉鎮22個,面積27萬畝,年產量8萬噸;以鐵橋為中心的伏淡季優質水果生產基地11個,面積10萬畝,產量2萬噸。果品產業常年產值突破1億元,占全縣農業產值的10%,已成為重慶市果品生產大縣。特別是“渝開”牌優質錦橙名聞遐邇,20xx年已獲“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形成了以“渝開”牌錦橙為主導品種的傳統優勢柑桔產業。
(二)有較多的優良品種。1998年“白橋會議”之后,果品產業加緊實施高換工程,加速劣質品種改換,積極推進果品產業化,堅定不移地走優質、高產、高效的發展道路。截止20xx年,全縣累計完成柑桔高換790萬株,共引進、推廣錦橙、臍橙、夏橙、血橙、椏柑、雜柑等名、優、特、新品種品系50多個,20多個伏淡季早、晚熟梨、李、桃品種,果樹良種率達60%,果品優質果率達55%。
(三)有較高的生產效益。90年代以來,成功地實施了長江柑桔帶建設項目、重慶市柑桔高接換種項目、果品品種改良示范基地項目和錦橙標準化基地建設項目。通過實施,果品產量、質量和效益同步上升,果品改良新增產值800萬元,改良實施區域農民人均收入增加300元以上。如去年長沙鎮長沙村改良的優質錦橙和臍橙,銷售收入較20xx年增收60萬元。隨著良種柑桔的逐年推廣,所產生的經濟效益逐漸顯示出來。
(四)有知名的品牌。我縣是全國聞名的錦橙生產基地縣,開縣錦橙曾連續六年獲全國柑桔鑒評錦橙組第一名,“渝開”牌錦橙先后于1999、20xx年獲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金獎,20xx年已獲“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開縣錦橙、紐荷爾臍橙、太田椏柑被推薦為全國柑桔產業結構調整良種;開縣“鐵橋牌”優質梨已名揚川、渝兩地。加入WTO后,三峽匯源果業集團等龍頭企業的推動,將使我縣優質水果生產更具有廣闊的前景。
(五)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本縣境內地形以丘陵低山為主,立體氣候明顯,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8.5℃,年降雨量1220毫米,相對濕度80%,日照時數1463小時,無霜期306天。我縣海撥500公尺以下的耕地占70%,土壤以紫色土為主,成土母質氧化鉀含量豐富,PH值6.5左右,土層深厚肥沃,保水保肥力強。因此,發展果樹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
(六)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在國內市場上,我縣與“三北”地區和京、津、滬、渝等國內大中城市建立了長期的較為穩定的產銷關系,縣外年銷售量柑桔7萬噸以上,梨主要銷往“渝——萬”干線為紐帶的周邊區縣;在國際市場上,我縣每年向俄羅斯、蒙古、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出口柑桔5000噸左右。入世后,我縣以“渝開”牌錦橙為主體的開縣柑桔將搶灘國際國內市場,優質梨、李等伏淡季水果也將在整個渝東北市場覓得更多的機會,開縣水果將有著更為廣闊的市場銷售前景。
二、果品產業發展規劃
20xx年至20xx年,全縣果品種植面積發展12.5萬畝,其中:柑桔發展8萬畝(錦橙3萬畝,夏橙5萬畝),優質梨2.5萬畝,桃李等2萬畝。到20xx年,全縣果品種植面積發展到50萬畝,產量達20萬噸,產值2.4億元,實現果品生產增加值1.77億元,稅收1939萬元。其中:柑桔發展到35萬畝(錦橙22萬畝,夏橙5萬畝,紅桔4萬畝,臍橙、椏柑等4萬畝),產量16萬噸,產值2億元,增加值達1.5億元,稅收1664萬元(錦橙產量5萬噸,產值0.7億元,增加值0.5億元,稅收560萬元);優質梨發展到5萬畝,產量1.2萬噸,產值1200萬元,增加值877萬元,稅收96萬元;桃李等發展到10萬畝,產量2.8萬噸,產值2240萬元,增加值1637萬元,稅收179萬元。
三、果品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發展資金。按照縣委、縣政府打造中國錦橙第一縣、重慶市果品第一縣的發展要求,需果品產業發展資金2.5億元,就目前看,資金投入較少。
一是農民不原出錢發展果品生產,全縣在縣外打工的農民達30多萬人,每年打工收入達2.4億元,其資金主要用于農村房屋建設和發展三產業上,用于發展果品生產的資金較少;
二是鄉鎮近年財政較困難,在果品產業發展中,很少有資金安排;三是據了解,今年縣上安排的扶貧資金用于果品生產的`發展資金只有75萬元,較去年少一半,退耕還林政策也只有2萬畝(其中柑桔1.5萬畝,優質梨0.5萬畝);五是去年縣上安排用于柑桔高換的扶貧資金,經過縣上有關單位驗收后,至今部分鄉鎮資金還沒有到位。
(二)部分鄉鎮認識不到位。部分鄉鎮領導對果品產業發展認識不夠,認為年年都在抓果品生產的發展,但“賣果難”現象仍然突出,沒有真正將果品生產工作作為當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硬仗來打,對今年工作及“屆期”規劃思路不夠清晰。如江里片區縣上規劃發展優質梨,但該片區的個別鄉鎮領導認為縣上硬性規定發展優質梨,而農民認為這些區域不適宜種植優質梨,愿意種植柑桔,因此這些鄉鎮領導對發展優質梨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對縣上規劃的任務難以完成。
(三)部分鄉鎮規劃不成片。前兩年雖然新植的柑桔、優質梨面積比較大,但由于沒有集中規劃成片,而是分散種植,不利于田間管理;加之建園的基礎條件差,管理技術沒有到位;特別是去年其他部門從縣外引進的優質梨種苗質量差,導致果樹栽植后成活率不高。
(四)果樹栽后管理不力。有些干部沒有督促、指導果農按照科學技術要求抓好果樹生產的管理,配方施肥、保果壯果、病蟲綜防、樹盤覆蓋、果實套袋、人工授粉六大實用技術落實到位差,特別是今年少數鄉鎮出現了柑桔高換樹不能下砧的問題。
四、果品產業發展中的對策
(一)借鑒工業思維模式。用工業思維謀劃果品業,著眼于經濟全球化,按照技術高新化,生產專業化,標準化,商品品牌化的要求,把果園辦成“綠色工廠”,使農民成為“產業工人”,全面提升果品產業升級。
(二)推行企業化運行機制。按照政府引導,業主開發運作的產業化運行機制,在果品業發展中積極推行企業化管理。要主動與三峽匯源果業集團等企業建立合約關系,為果品加工爭取訂單。大力爭取有一定資金、技術實力的工商企業、私營業主到我縣落戶,從事果品鮮銷及批發市場建設。壯大果品生產者及運銷協會、農村專業合作社的生產、經營能力。
(三)探索綠色食品生產模式。果品業本質上即是一個生態型產業。 “豬——沼——果”生態模式實用性強,經濟、環保效益高,頗受果農的歡迎。要進一步合理利用果品業發展的自然資源,注重自然資源的保護和增值,大力引進環保技術,開展環境綜合治理,按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開發生產綠色食品。
五、果品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落實果品產業發展資金。縣政府應設立果品產業發展資金,安排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扶貧開發、農村移民開發、生態環境建設、退耕還林等各種農業專項資金應集中使用。同時,建議縣委、縣政府及時安排和兌現今年果品產業發展資金,以確保果品產業的穩步發展。
(二)積極引進龍頭企業。匯源三峽果業集團已落戶萬州,并計劃在我縣長沙鎮建立分廠。建議縣上應盡快與匯源三峽果業集團聯系,早日在我縣建立加工分廠,以確保果農生產的水果不售銷路。
【產品發展規劃】相關文章:
產品發展規劃09-05
產品發展規劃【精品】10-31
農產品發展規劃08-11
產品經理個人發展規劃05-06
產品發展規劃9篇(熱門)09-06
小學發展規劃05-02
發展規劃模板05-02
發展規劃書05-05
個人的發展規劃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