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切爾諾貝利的悲鳴的讀書筆記
很慚愧,第一次知道切爾諾貝利核事故,還是因為福島核事故。2011年福島核事故發生,那時我還在讀高中,有些迷糊。后來福島核事故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同列為最高等級七級核事故,才讓我第一次聽到了切爾諾貝利的悲鳴。
書是受害者的紀實口述歷史,內容我不想多說。不因為內容枯燥無味,而在于只有自己讀一讀才能有所體會。
想起看到的一個故事,說一個農夫為了錢賣自己的小女兒。說來幸運,女孩后來逃了出來,被人收養,逐漸長大,結婚生子,日子過得極好。后來老農夫回去找女兒,要錢,女孩說:“我同情你,但我不會幫助你。”在網絡上,女孩遭到了口誅筆伐。說來憤慨,在這件事上,我是個激進主義,反而同意女孩的做法。幸而有個三觀合得來的,說了一句:“你沒有嘗過別人的痛苦,就沒法批評別人的選擇與生活。”
當初聽了深以為然,后來讀了《切爾諾貝利的悲鳴》也看到一位受難者說:“你們根本體會不到我們遭受的苦難。”
生活中的“善人”很多,當你違背綱常倫理,他們總要批評幾句。我是個法家,歷來討厭過分仁愛,支持賞罰分明,以暴制暴。亦如當我們沒有體會別人生活的辛酸,就不要妄加標簽。一個小腿骨折的朋友,在公車上被要求給老人讓座,不然就是一頂“不尊”的帽子;熊孩子把飲料灑在女生身上,女孩若要生氣,孩子父母馬上就是一頂“斤斤計較”,配以:“他還是個孩子”,讓人無力反駁。生活中比比皆是。
偽善的人是幸福的,他們用苛刻支配他人,用寬容標榜自己。“換位”思維不存在于他們的字典里,卻要求別人高高掛起。
有幸讀了《切爾諾貝利的悲鳴》,真實的敘述讓我設身處地,仿佛經歷過災難。人只有經歷過痛苦,才有所改變。這不同于偽善,而是悲憫之心。
【切爾諾貝利的悲鳴的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悲鳴的意思, 悲鳴的解釋04-30
大海的悲鳴02-18
潘多拉的盒子-《搶救切爾諾貝利》觀后感04-25
網絡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12-16
讀書筆記06-19
讀書筆記精選04-30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讀書筆記07-06
讀書筆記04-29
行政法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12-16
讀書筆記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