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的教學計劃
時間一晃而過,為了以后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寫一份教學計劃,為接下來的工作做準備吧!如何把教學計劃寫出新花樣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二地理的教學計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二地理的教學計劃1
學生經過高二上學期的地理學習,基本掌握了高中地理必修三冊和中國地理的基本內容,對高中地理知識已經有了初步的全面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礎知識,初步掌握了一些學習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備了一定的識圖、讀圖能力和分析地理現象、地理事物的能力。但學生初中地理基礎知識嚴重缺乏,讀圖識圖的基本方法欠缺。如何加強他們對地理的重視以及加強他們的.基礎知識,這是本學年的教學重點。這一切都要求老師加強集體備課,發揮好教研組、集備組整體優勢,F將本學期的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一、重在參與集體備課活動
每位教師認真鉆研大綱、教材,全面掌握該課程的教學內容及其結構,緊扣課標,進行教學目標、學生練習的確立,探討如何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來進行重難點的突破等,進行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教師力求講解的少而精,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同時通過集體備課,及時了解教育教學、學生情況,針對教材和學生的特點,不斷地進行教學探索、改革、創新。
二、教學主要措施
在教學方式上,雖然注意到了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但在導向上,仍以教師為主,學生的自主取向表現得不明顯。雖然學生能比較多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但是基本上仍然是按照教師預先設定的路在走。同時過于周密的設計往往會導致過度的控制,不敢放手。對于在課堂上生成的問題,教師的處理仍然帶有比較強的傳統教學的痕跡。如何讓學生學得更主動,探究的空間更大,值得我們作進一步研究。
三、明確教學任務
初中地理主要是復習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知識,著重復習各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和區域差異。教學過程中適當提高難度,復習過程中要合理安排時間,既要重抓基礎,又要突出重點,適當補充熱點難點,提高教學質量。
復習初中世界地理知識,重點使學生認識各大洲、各國的地理位置及優勢特點,并能分析認識形成特色的原因。復習初中中國地理知識,重點使學生認識我國地理總體特征和各自然區域的差異,并能分析認識各區存在差異的原因及影響。通時結合世界熱點地區復習重點地區地理。區域地理復習的重點是學會區域定位,認識區域特征,比較區域差異,評價區域發展條件。
高二地理的教學計劃2
一、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經過高二上學期的地理學習,基本掌握了高中地理必修三和世界地理概述的基本內容,對高中地理知識已經有了初步的全面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礎知識,初步掌握了一些學習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備了一定的識圖、讀圖能力和分析地理現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簡單的地理思維能力這為現階段的地理學習與復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但學生在地理空間概念方面、讀圖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初中地理基礎知識嚴重缺乏,讀圖識圖的基本方法欠缺。好在經過高中二年級上學期的世界地理概述部分的復習學生具有了一定的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和讀圖識圖能力,這也為今后的教學減輕了些難度。
二、教材分析:
由于高考改革特殊性,高二地理的學習主要由于高考的改革和高中地理學習與復習的自身特殊性,學生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包括初中區域地理知識在內的自編教學內容的學習與復習,學習任務重。自編教學內容與要求與初中地理有所共性的地方。初中地理以區域地理為主,著重講空間分布和區域差異。而自編教學內容以案例的'形式具體分析中國的區域差異。
教學任務及總要求:
1.復習初中世界地理知識,重點使學生認識各大洲各國的地理位置及優勢特點,并能分析認識形成特色的原因。
2.復習初中中國地理知識,重點使學生認識我國地理總體特征和各自然區域的差異,并能分析認識各區存在差異的原因及影響。
3.自編教學內容,認識中國的區域差異,通過案例教學使學生學會分析區域形成的基本方法和規律;
4.教會學生閱讀和分析運用地理圖表,地理數據,地理事實材料去認識實際問題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
三、教學主要措施:
1.在教學方式上,雖然注意到了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但在導向上,仍以教師為主,學生的自主取向表現得不明顯。雖然學生能比較多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但是基本上仍然是按照教師預先設定的路在走。同時過于周密的設計往往會導致過度的控制,不敢放手。對于在課堂上生成的問題,教師的處理仍然帶有比較強的傳統教學的痕跡。如何讓學生學得更主動,探究的空間更大,值得我們作進一步研究。
2.要提高學生對課堂時空的使用效率,留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獨立思考,讓他們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如何將教學資料變成學生學習的資料,在學生活動的深度、廣度上做文章。
3.要注意到學生的個別差異,既要考慮到發揮好學生的作用,更要照顧到后進生的參與和提高,使各層次學生都能自主地參與學習,并學有所得,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能進一步提高。
四、教學進度安排:
第1周至第6周2月21日至4月2日24課時
第一部分世界地理復習
1、有關地球和地圖的知識
2、關于世界地理的概況,主要從宏觀上把握世界大的地形單元、氣候、自然帶、人種、民族、語言、宗教等的基本分布特征
3、講述世界上主要國家的地理
4、區域開發利用、區域發展、區域問題是目前人類關注的重點,要注重區域地理的復習,抓住區域地理特征,在區域地理的復習中融入系統地理知識的復習。重點認識東亞日本;南亞印度;東南亞新加坡、印尼;西亞;非洲埃及、歐洲英國、德國、俄羅斯;北美美國;南美巴西;大洋洲澳大利亞等國的自然、經濟特點及其形成原因。課堂上通過投影、學生讀圖、小組分析、討論交流等各種形式,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使學生自始至終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讓學生動眼、動口、動手、動腦,提高課堂效率。
第7周至第10周4月3日至4月30日16課時
第二部分中國地理復習一(概述部分)
1、中國的地理位置及其優越性;15個陸上鄰國和6個隔海相望的國家。
2、我國國土構成:領土面積和疆域的四至點;領海、內海和國家管轄的海域;主要的半島、島嶼、海峽及分布。
3、行政區劃:三級行政區劃的設置,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行政中心和位置
4、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我國民族分布的特點及主要少數民族的地區分布。
5、中國地形的總體特征,各類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勢階梯劃分及各級階梯的主要地形區。
6、主要山脈的走向及分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高原和主要丘陵的分布及特征。
7、地形對我國自然環境的影響。
8、中國地震帶和火山的分布。
9、我國氣溫分布和溫度帶,降水分布特點和干濕地區,氣候特征及河流概況。
10.中國的工業、農業和交通運輸。中國的商業和旅游業。
本節內容大多是結合其他內容考查,以地理背景知識出現,借助本節內容的掌握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同時還常作為時政熱點的切入點,考查與政治、時事歷史和今后規劃發展的有關問題,具有很大的靈活性;運用地理原理解釋人口特征。根據提供的區域圖作為背景,填圖寫出相關的山脈、平原、高原、盆地名稱,并分析其對氣候、河流、農業發展、污染、城市布局、地質災害的影響。讀等溫線圖和干濕地區的分布圖,歸納我國冬夏季氣溫特點、年降水量的分布特點,并分析其成因,運用所學的推理夏季風對雨帶位置的影響。
利用氣溫降水圖考查獲得相關地理數據和信息的能力及判斷分析能力。內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我國鄰近海域及豐富海洋資源。
1、 教學時充分利用課本上的插圖及掛圖來分析,使知識形象化,讓學生理解本單元的有關內容;
2、精講精練
第11周4課時期中復習與考試
第12周至第14周5月8日至5月28日10課時
第二部分中國地理復習二(四大區域部分)
認識我國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臺灣、香港、澳門等區域地理知識,了解其地理位置、范圍、氣候、地形特征以及經濟特征。我國四大地區及香港、澳門和臺灣的區域地理特征。關注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如西部開發、“三江并流”的自然奇觀及開發價值。
1、教學時充分利用課本上的插圖及掛圖來分析,使知識形象化,讓學生理解本單元的有關內容;
2、精講精練
第15周至第18周5月29日至6月25日18課時
第三部分自編教學內容
1、我國三大自然區的劃分和特點及內部差異。三個經濟地帶的劃分、特征、差異與發展。國土整治與區域發展。現代化技術在國土整治中的應用。西部大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
2、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西北地區荒漠化防治、長江三峽的河流綜合治理、黃淮海平原農業低產區治理、南方低山丘陵區農業資源開發、東北農林基地商品農業區域開發、西南地區交通運輸的建設、海南和海域的開發、上海浦東新區發展、西氣東輸的能源基地建設重點分析教材列舉的案例,結合中國地理知識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重在分析方法的學習和掌握。
1. 教學內容難度不太大,講課時必須注意突破重要概念和規律;以基本概念為線,總結知識結構
2. 精講精練
高二地理的教學計劃3
一、指導思想:
1、遵循學校、科教科和教務科的指示和安排,認真學習鉆研《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狠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夯實基礎,提高成效。
2、教學過程中適當提高難度,復習過程中要合理安排時間,既要重抓基礎,又要突出重點,適當補充難點,向45分鐘要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3、做好初高中知識的銜接,特別是根據學科特點,注意學生讀圖,用圖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地理文字的表達,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地理知識。
4、認真貫徹落實學校“創新機制、深化改革、打造特色、提高質量”的工作思路,以“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為宗旨,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濃厚的學習興趣為重點,深入了解學生情況,著手教學模式的探討,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教學班3個,3個班學生基礎都較差,在高二年級也非常特殊,不愛學習的學生較多,學生的基礎相對較好的不多.總的來說,經過高一一學年的地理學習,高二文科班學生初步了解了高中地理的基本學習內容,對高中地理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礎知識,初步掌握了一些學習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備了一定的識圖、讀圖能力和分析地理現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簡單的地理思維能力,這為現階段的地理學習與復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三、教材分析:
高二第一學期,文科班爭取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高中選修教材第一冊全部內容和區域地理的復習,學習地圖,經緯網等工具,分析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學習任務重。區域地理著重講空間分布和區域差異,用高中學習的原理來分析初中的知識,加深難度。
四、教學任務及要求
1、學習高中地理選修教材掌握人口與環境,城市地域結構與規劃、文化與文化景觀、旅游活動和世界政治經濟地理格局,使學生拓寬人文地理基礎知識。
2、圖文結合學習地理基礎知識,經緯網,地圖,等值線等知識,地形,世界氣候等知識,用于分析區域地理(世界和中國地理)。
3、教會學生閱讀和分析運用地理圖表,地理數據,地理事實材料,解決實際問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
五、教學主要措施:
1、精心備課,充分挖掘教材,進一步處理好重點和難點,充分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效益,抓好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基礎上要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強化對初中的地理教學一一落實知識重點及難點的解決途徑,加強教學的針對性;
2、充分利用現有電教媒體進行教學,活躍課堂教學形式,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3、加強學科內和學科間的'滲透,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掌握地理學習的方法;針對不同的的教學內容,選用科學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形象直觀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指導學生形成符合自身特點的學習方法,以提高學習能力,最終達到提高學習成績的目的。
4、精講精練,適量的訓練,以鞏固和強化重難點知識,熟悉各種高考題型,以適應綜合考試的要求;布置適量的課堂或課后練習,并及時批改和輔導,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便于老師有針對性教學與命題以期達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六、課時計劃和安排
按照大綱中規定的高中課程計劃,每周授課3課時。12周之前講完高中選修教材第一冊全部內容12周之后進入區域地理的復習。
【高二地理的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高二地理教學計劃04-17
高二地理教學計劃09-06
高二上期地理教學計劃通用06-28
地理教學計劃10-08
高二地理第一學期教學計劃(通用10篇)08-27
地理教學計劃優秀06-17
高二地理工作計劃08-21
地理教學計劃(15篇)10-25
地理教學計劃15篇06-08
高二歷史教學計劃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