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城建工作:打造都市路橋實施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扎實開展,我們需要提前開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點。方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城建工作:打造都市路橋實施方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xx年是路橋區“現代化推進年”,也是建區第十年。打造“都市路橋”是實施區委二屆八次全會提出的“六個路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明確“都市路橋”的中期建設目標,并在20xx年取得明顯成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實施條件
(一)現實基礎。建區以來,路橋利用原有工業化、市場化的優勢,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大力推進城市發展。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20xx年,全區GDP達130億元,財政總收入達12.77億元,人均GDP達30232.56元(約3642.5美元),居全市首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3.16億元。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目前,建成區人均用水量0.45噸/日,人均用電量2220.9千瓦時,人均公共綠地6.96平方米,人均城市道路面積20。46平方米,污水集中處理率達83,每1176人擁有一輛公交車;全區公路密度達0.876公里/平方公里,人均住房面積25平方米,電話裝機總量達18萬門,移動通訊網絡容量達50萬門,寬帶用戶達16000戶,帶寬出口達2.5G。中心城區功能不斷提升。建成區擴展至17平方公里,全區城市化水平增至45%左右。“三大工程”等一批商貿、文化、教育、衛生等社會設施相繼建成。(建城區常住人口數按10萬人計算)
(二)制約因素。城市化落后于經濟發展水平,城鄉人口結構轉換滯后于就業結構的轉換。工業集聚度低,土地集約利用水水平不高。環境污染較為嚴重,固廢拆解、小冶煉、工業企業達標排放有待進一步規范,經濟發展代價較高。全區空間布局的“非組織性”較為明顯,產業布局受行政區劃分割的影響,各功能區布局不夠合理,空間整體效益沒有很好發揮。基礎設施欠帳較多,對外交通聯系不夠充分,內部交通很不完善,停車設施嚴重缺乏,土地、水、電資源供需矛盾突出。目前,我區年工業用地需求量在1萬畝以上,供地指標嚴重不足,短期內難以緩解。20xx年我區最高用地負荷達8萬千瓦,用電缺口達1億度,影響工業總產值增速近5個百分點。供水能力嚴重不足,日供水量僅為6萬噸,預計今年高峰期供水缺口達2萬噸。人口綜合素質不高。我區人才擁有量占全區人口的4。95,低于全國5。4的平均水平,高層次人才更稀缺。國民經濟信息化程度依然很低。自然資源開發利用中的浪費現象較為突出。建設資金缺乏。等等。
(三)有利因素。經濟全球化和進入發展戰略機遇期的時代背景和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的區域背景。位于上海四小時交通圈內。高速公路、新機場、新鐵路的建設將使區位優勢大大提升。傳統市場和汽車、輕工、拆解等仍然具有明顯的產業優勢。以“十里長街”為核心的歷史文化保護區以及山、水等資源是創造城市特色的有利條件。路橋已進入城市化高速發展期。充滿活力的城市。
二、指導思想
堅持以規劃為先導,以提升功能和品位為核心,以提高群眾生活質量為根本出發點,不斷拓展城市空間、改善生態環境,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
三、基本原則
(一)統籌規劃,重點突破原則。超前做好各層次的城市規劃,科學布局城市空間形態,合理安排重大基礎設施。突出重點,分步實施。集中人力財力,選擇具有帶動性的重點區塊和重點項目進行突破,全面推進“都市路橋”建設。
(二)力求特色,注重創新原則。樹立開放觀念,積極吸取國內外城市建設的先進經驗,在經營城市上注重創新,在建設標準上注重品位。充分利用歷史文化、自然資源和產業特點,推進“古今商城,生態都市”建設,塑造城市品牌。
(三)城鄉一體,持續發展原則。走城鄉一體化和可持續發展之路。強調城鄉互動、設施共享、布局融合、功能結構互補,強調人與生態的和諧,努力創造整體連貫的綠地和濕地系統,構建科學、健康的城市格局。
(四)政府調控,市場調節原則。堅定不移地執行科學的城市發展戰略,充分運用市場機制,調動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的積極性,加強調控,強化監管,發揮主導作用,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公共服務。
四、20xx年奮斗目標
到20xx年,全區城市化水平達到70以上,城市要素集聚和經濟輻射功能明顯增強,城市居民人均GDP達到6000美元以上,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55左右。具體達到下列“六個化”:
(一)基礎設施現代化。初步建成功能齊全、能量充足、布局合理、彼此協調的基礎設施系統。全區公路密度達1.0公里/平方公里,供水能力16萬噸/日,供電負荷達70萬千瓦,電話裝機總量達25萬門,移動通訊網絡容量達80萬門,帶寬出口達10G,信息化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建成區管道燃氣普及率達80%,每1200人擁有一輛公交車,人均公共綠地達12平方米,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達100,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100%,人均城市道路
面積25平方米。提高各類管線的地埋率,改善城市形象。(20xx年建成區人口數按16萬人計算)
(二)社會設施現代化。建成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基本齊全的社會設施,社會發展主要指標達到90年達后期中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水平。建成新行政中心、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競技體育學校、體育訓練中心、抗倭紀念館、人民大劇院,完成路橋中學擴建、路橋實驗中學擴建、實驗小學擴建、區中心幼兒園、臺州恩澤醫療中心、區中醫院遷建等。城市精神文明建設明顯加強,市民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三)城市功能現代化。培育和強化城市要素集聚和經濟輻射功能;培育科技要素的生成功能,高新技術的孵化功能,城市的國際化功能,優居和旅游休閑功能;培育和強化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和現代城市文明的示范導向功能。達到:建成區面積25平方公里,骨干企業和高新產業企業建立15個科研機構。建成高檔住宅小區建筑面積100萬平方米,保持穩定的房地產發展態勢。完成路橋歷史文化保護區的保護改造,建成民營經濟發展論壇、2家五星級酒店、3家四星級酒店。基本形成中心商務旅游區、綠心生態旅游區、螺洋休閑旅游區、峰江體育健康旅游區及黃瑯濱海旅游區五大旅游區的開發格局。
(四)主導產業集聚化。產業建設與城市建設相互支持,難解難分。“都市路橋”建設應致力于工業區、商貿區和物流園區的建設,為路橋主導產業的發展架構充足的空間。基本建成吉利汽車城、生產資料市場園區、生活資料市場園區、臺州市物流中心和中部工業集聚區,臺州沿海工業區路橋園區初具規模。
(五)城市環境生態化。在全區范圍確定控制發展區,保證區域內有15的濕地、綠地、農用地等開放空間。塑造山水田園城市風貌。完成城區50公里的河道整治,達到水清、岸綠、流暢的要求。初步完成各鎮區范圍的河道治理。城區基本形成點線面結合,完整統一的開放空間系統。森林覆蓋率達19,工業固廢處置利用率達80以上,無危險廢物排放。空氣環境質量達到功能區標準。
(六)城市管理現代化。加強依法管理,加大執法力度,實施城市管理相對集中執法,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實施綜合管理、分級管理,建立起系統高效、職責分明的新型城市管理體制,使城市管理由行政手段為主轉向法律手段為主,由突擊式管理轉向長效管理,由事務型管理轉向環境效益型管理。按照管養分離的原則,加快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運作。創新管理手段,實現城市管理的機械化、智能化、信息化。
五、20xx年推進任務
20xx年,打造“都市路橋”的工作將致力于相應的設施建設,為在20xx年建成初步的現代化城區打下物質基礎。
(一)強化城市規劃。根據統籌規劃,重點突破,城鄉一體,持續發展的原則,做好路橋分區規劃、路橋區發展戰略規劃,完成路橋遠東商貿廣場西擴區塊控規、臺州沿海工業區路橋園區控規、南山生態旅游觀光區子項目規劃、路橋歷史文化保護區二期詳規、生產資料園區規劃、中部工業區商業街區城市設計規劃和路橋區村莊布局規劃、金清鎮控規、新橋橫街協調總規,以及交通、給水、排水等專項規劃的編制。
(二)完善城市設施。根據“功能齊全、能量充足、布局合理、協調發展”的要求建設基礎設施系統。一是加強交通設施建設。加快建設臺州中心大道路橋段、甬臺溫高速公路連接線院路一級公路、財富大道、濱海大道、雙水路、文化路、疏港大道、104國道改線、銀座街北延等工程,抓好城區安捷工程和停車場建設。二是加強水電氣設施建設。推進臺州市二期供水工程、城區水廠二期工程和管網改造;完成建成區污水收集二、三級管網敷設,延伸截污干管至螺洋、桐嶼、峰江;建成220KV金清變、雙水變,110KV橫街變、廣場變,35KV上塘變,完成中低壓電網改造;實施城區燃氣主干管和小區庭院管網,做好天然氣利用的前期工作。三是加快一批社會公共設施建設。實施垃圾填埋場三期工程和各垃圾中轉站建設,完善公廁布局和公廁設施。啟動建設青少年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博物館、圖書館、科技館;完成路橋中學、路橋小學擴建,區中醫院、區二院遷建工作,推進臺州市恩澤醫療中心建設,形成教育、體育、文化娛樂、衛生保健等基本齊全的社會設施,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加快向都市生活方式的轉變。
(三)優化城市空間。以城市景觀和重點工程建設為抓手,強化城市要素的空間集聚和輻射功能。加快遠東新區、南山生態旅游觀光園區、靈山區塊和沿海工業區路橋園區開發步伐;抓好世紀大廈、三友大廈、玉峰大廈、商會大廈等10多幢高樓建設,完成望景灣、山水華庭、水天一色等高檔居住區建設,做好區新行政大樓、民營經濟發展論壇等重大設施建設的前期各項工作。同時,積極培育和強化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和現代城市文明的示范導向功能。
(四)改善城市環境。圍繞打造生態都市的目標,完成徐翁涇、墻里賀涇、肖王涇、石浜涇等6。05公里的河道整治,達到水清、岸綠、流暢的要求。著重做好沿路、沿山、沿河的綠化建設,抓好南山植物園、世紀公園、文化公園、城東公園、靈山公園等工程的綠化建設。加強對主要街區和重要建筑單體的亮化設計和建設。加快城中村和舊城改造步伐,完成舊城一期改造區塊的各項工程建設,啟動舊城二期區塊改造。積極穩妥推進村改居和社區建設,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民安置方式“立改套”。實行田、林、路、河、住房、供水、排污等綜合治理,塑造山水田園城市風貌。
六、保障措施
(一)組織領導。區政府將建立打造“都市路橋”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金志,副組長:邵韻清,牽頭單位:區建設規劃分局,成員單位:區創建辦、區發展計劃局、區旅游局、區水利與海洋漁業局、區國土資源分局、區城管局、區環保分局、區規劃處、區交通局、區供電局、區郵政分局、區電信分局、區教育局、區衛生局、區文體局、區廣電分局、遠東商貿廣場管委會、歷史文化街區改造開發管委會、中心工業區管委會、市場園區管委會、南山生態旅游觀光園區管委會及各鎮(街道)。
(二)激勵政策。區政府出臺激勵政策,明確對較好完成任務和推進打造都市路橋工作的有關單位和人員給予獎勵,對沒有完成任務,或在工作推進中不力的有關單位和個人給予處罰。
(三)資金籌措。樹立經營城市理念,提倡投資主體多元化,通過引進外資、吸引民資、銀行貸款和BOT等建設方式,解決建設資金的不足問題。
【城建工作:打造都市路橋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城建工作總結09-05
城建半年工作總結 -總結11-04
成都市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實施方案07-04
城建上半年工作總結 -總結10-26
路橋實踐總結10-19
路橋實習報告09-25
路橋專業實習報告08-05
打造健康社區的工作方案(精選10篇)07-18
打造特色景區方案10-22
道路橋梁實習報告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