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生態學實習報告(精選5篇)
緊張又充實的實習生活又將謝下帷幕,我們在不斷的學習中,獲得了更多的進步,是時候寫一篇實習報告好好總結一下了。那么如何把實習報告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生態學實習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生態學實習報告 1
一、實習時間:
xx
二、實習地點:
xxxx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三、實習目的:
為了進一步了解xxx地區生態環境及垂直土壤分布差異條件對天然植被的影響。以及自然保護區的設置作用。通過實地考察,熟練運用課本知識,把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提高動手調查的能力,團隊分工及其團隊協作能力。
實習出行路線:南寧(都南高速公路至府城出口,經府城、雷江二級公路)——xxx旅游區大門區——xxx旅游區。
四、實習地概況
4.1、地理位置與地形地貌及歷史沿革
1965年7月經自治區林業廳批準,成立xxx林場,歸屬自治區林業廳管轄,委托南寧地區林業局代管。
1975年自治區林業廳和南寧地區行署決定停止采伐天然林,林場工作重點轉移到保護森林資源。
1981年8月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將xxx林場改建為自然保護區,成立“廣西壯族自治區xxx自然保護區”(自治區級),屬事業單位,隸屬關系不變。
20xx年7月,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xx年8月隸屬南寧市林業局主管。保護區人員編制218人。
4.2、保護區性質和保護區類型
以北回歸線上保存較完整的常綠闊葉林為特色,以保護多樣性山地森林生態系統以及珍稀頻危特有動植物資源為主要保護對象,以自然保護、科研教學、宣傳教育為主要管理任務,適度開展多種經營和森林生態旅游。所轄部分區域是廣西大學的實習科研基地,為此我們得以在此實習參觀。在我國自然保護區網絡中,具有典型地帶性特征的國家級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
4.2.1、重要保護價值
xxx季風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在全國范圍內或生物地理上具有突擊的代表性,森林植被保存之好,植被類型如此之多,實在罕見。其多樣性的山地森林生態系統的自然價值在國際國內是較為少有的。xxx保護區是1996年世界自然基金會認定的中國40處具全球意義的自然保護區之一。是個非常有意義的研究基地。
xxx目前已知有植物209科764屬20xx種,野生脊椎動物有294種。xxx的動植物物種占廣西已知種數的比例都在30%以上,形成了小面積高密度的生物多樣性區域。是廣西不同植物區系的交匯點,動物區系特征上表現出明顯的過渡性質。是林學專業學習和實習的基地。
4.3、保護區工作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
五、實習情況
在離xxx大門入口2公里處,做一個100平方米的森林記名樣方調查,在不同海拔高度處,觀察記錄各海拔出的植物種類。
該樣方喬木層主要以馬尾松為主,灌木層以桃金娘、崗松為主。有很強的熱帶植物指示性。還有木姜子、漆樹、鴨腳木等混雜在群落中,草本層以鐵芒箕最多棕葉蘆次之。總體的植被覆蓋率高達95%以上。該記名森林樣方可以命名為馬尾松-桃金娘-鐵芒箕群落。
2.2線路踏查
在590米的魚躍龍門處主要植物有八角(人工林)、馬尾松、杉木等。灌木有野牡丹、山茶等。草本有許多蕨類植物。土壤為赤紅壤。
在海拔900米的飛翔傘基地我們看到更多的山茶科的植物,馬尾松相對減少。苔蘚類增多。但依然有較明顯的優勢群落結構。土壤為紅壤。
上升到1100米左右的橄欖大峽谷,山茶科及槭樹等闊葉樹非常多。有深山含笑、半瘋荷、山虎楠、毛桂、粗皮樺、羅孚栲等。優勢種不明顯。土壤為山地黃壤。
在1200米左右的神奇之旅植被更加的多樣化,有大頭茶、甜椎、小葉羅漢松、船柄茶、銀荷木、長葉木姜、基脈楠、吊絲紅、羊角杜鵑、五裂槭、毛楊桐、蛇葡萄等等優勢種極不明顯。土壤為山地黃壤。
其間我們還可以看到非常難得一見的灌草帶,在南方的土石山中竟然沒有喬木先鋒樹種的演替現象。
六、實習收獲與感受
夏日炎炎,細雨霏霏,我們乘車而上,在各個典型區域下車考察聽老師講解。如仙境般的感受讓人異常興奮。在低海拔的熱帶叢林看到雖有較大的人為干預。但完整的群落結果依然讓人覺得清新自然。在魚躍龍門觀望點,我們看到武鳴盆地的壯觀和美妙,向脊的'山脈形成鯉魚的樣子在眼前跳躍。知道我曾經就讀的廣西民族高中所在的大致方位。猜想著我們高中年代看日出日落的那幾座大山是否就是此山。一陣風吹來云蒸霧繞,有時夢境般的美妙。在飛翔傘基地和山花爛漫、燈籠花苑我們腳踩才、石灰石在朦朧的大霧中感受飛翔的心情。觀賞著杜鵑花后凋零和生長。留下了密集的相機的咔嚓聲。兩次路過橄欖大峽谷和云龍佛光景點但都蒙在大自然的婚紗中,看著懸崖峭壁和上面長著的龍須草葉子上、不停地參出的泉水,感覺但絲絲的秋意。清風吹過,兩側的山體顯現出高大魁梧的震撼力。步入神奇之旅,山上古木參天,偶有荒草連天。林中鳥叫蟲鳴,獸走猿攀,幾乎是人間的天堂,動植物的樂園。在北回歸線紀念杯及科普走廊我們看到很多相關的知識和動植物氣息。進入天書草坪,路上有不少的銀荷、槭樹和竹子。大片的碧草,酸甜的楊梅,矮化的杉木等等可以看到對面山上的微波轉發站和最高的山峰在層層的煙霧中托著。大有凡人不可及之勢。進入養生之旅,黃杞、檫木、石楠、青岡、樟樹、紅苞木、中平樹等等。數不盡數的樹木展現在眼前。其中有稱化石鐵杉的長苞鐵杉,雄偉高大的xxx松等等,一路風景,一路學問。在園林設計和生態保護的雙作用下,給我們學習和游玩的感受。前往金龜瀑布的路上,我們一路觀看一路感嘆。上百級的階梯和不可思議的古木是我們的驚嘆!回來的路上,我們進入知青林,測出了70.5cm的杉木,以及在我腳下留情竹葉青。
經過xxx的實習,深切體味到林業工作的不容易。通過本次實習,不但得到了森林生態學上的實踐,同時,經過老師講解,樹木分類學、土壤學也得到了相應的實踐和鞏固,并且能夠把學過的各個學科的知識都融合了進來。團隊之間的協調和相互協助工作的經驗也進一步得到提高。這次是去xxx風景區實習,讓我有機會去接觸國家自然保護區,還有經過xxx黃伍導游的解說,我們懂得了國家自然保護區的一些基本情況以及xxx風景區的亮點之所在。
生態學實習報告 2
一、實習目的:
1、經過實習,鞏固和提高課堂所學知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一步培養獨立工作與與人合作的本事。
2、學習用正確的方法和手段來觀察和研究生態系統,到達提高分析和綜合的本事。
3、走出課堂,體驗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多樣性,到達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相結合,激發學習熱情。
二、實習意義:
1、經過實習,能夠復習和鞏固課堂所學的生態學理論知識,實踐檢驗理論,以到達知識的升華。
2、培養實踐和動手的本事,提高我們各方面的技能,到達教與學的統一。
3、經過實習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和團結協作的精神,體會合作到達成功所帶來的樂趣。
4、利用野外實習能夠很好地讓同學們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麗,培養熱愛自然、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激發學生進取探索自然界的奧妙。
三、實習資料以及體會:
我們于20xx年6月16日開始了生態學綜合實習。雖然僅有短短的三天,可是在實習實習期間我感觸很多,不僅僅收獲了專業知識,也學到了很多書本上沒有的東西。野外實習是個很好的機會來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本事,此次實習實習的第一個項目是在青島嶗山北九水景區進行的,我們主要的任務是認識嶗山地區的植物,并了解其經濟藥用價值;對嶗山地區的植被進行調查。雖然我們僅有一天的時間領略北九水的美麗風光,可是由于我以前去過北九水,所以這次實習也就沒太注意已經看過的美麗風景。一天的時間,我們置身于風景如畫的北九水,親身領略大自然的奇特風光,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同時也更加的激發了我對生態學學習熱情。
爬山總是很累的,可是如果是團體爬山就會變得很有意思。所有人聚在一起,爬山的過程說說笑笑打打鬧鬧讓我們暫時忘記了疲憊。最喜歡的是中午吃飯的時候,大家三五一群坐在石頭上,吃著自我從學校帶來的東西,看著嶗山美麗的風光確實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嶗山的路還算比較平坦,可是由于路途比較曲折蜿蜒,爬上山頂還會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可是,在教師的帶領下,我們最終相伴爬到山頂。在山頂休息的時候,大概每個人的心里,都有著一種或大或小的成就感。
野外實習的第二天上午是在教我們生態學的柳新偉教師的帶領與指導下進行的。我們主要是在嶗山腳下做植被調查,選了兩塊不一樣類型的樣地來進行實地調查,一是用樣方法來對樣地分別進行了喬木調查、灌木調查、草本調查了解了樣地的植被物種構成,并利用實驗數據對調查地進行了物種多樣性分析,得出了物種多樣性指數;二是采用了相鄰樣方法對樣地進行了物種調查并繪制出來物種——面積曲線,以此來確定最小樣方面積。在這次野外實習中不僅僅學習到了生態學的一些基本調查方法同時也增強了我們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另外在野外較為艱苦的環境中也培養了我們艱苦樸素、吃苦耐勞、獨立自主、勇于探索的優良作風。我們擴大知識范圍,拓寬知識領域,正學到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為將來勝任本專業或其它相關專業的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實習第二天的午時,我們是在教師的帶領下去認識嶗山地區的代表植物并了解了這些植物的藥用經濟價值。同時也學會了使用植物檢索表和植物志來查詢不認識的植物,不僅僅能夠把課堂上所學的植物分類知識應用于現實的實踐中也握了在植物生態方面的一些研究方法與技巧。
我個人覺得認植物是很好的一個實踐活動。身在學校里面的我們,對很多常見的植物的基本信息感覺很陌生。很多植物我們天天見,卻不明白它們的名字。經過這次認植物,我明白了很多以前不明白的樹木和草本植物的名稱。比如,在嶗山最常見的黑松樹,以及以前從沒有見過的山茶黃楊還有櫻桃樹。可是我明白,這樣的認識只是表面性的。如果想要做進一步的了解,這就需要我在以后的日子里,做一個有心人。多多動手多多動腦,遇見不認識的植物要多多翻閱資料或者上網查詢。
在這短短的三天生態學野外實習中,我親身體驗了生態學試驗中劃定樣方和數植物的全程。在這個過程中,我領會了野外實習對專業的鞏固的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檢驗理論的一塊試金石;是課堂內與課堂外的互補;是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是教與學的互動;是感性與理性認識的升華。這三天的實習過程,也培養了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對大自然的新奇與美麗的驚嘆與熱愛之情。我們學會了獨自思考、團結合作、不停探索。也提高了我們的綜合與分析本事,最重要的是使我們的專業知識上了一個新臺階。
生態學實習報告 3
一.實習目的
通過對霍山的實習,使我們進一步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生態學基礎理論知識,可以使課堂內容不再空洞,有助于我們培養社會實踐能力。利用這些知識去觀察、研究、分析和判斷各種生態學現象解決實際問題。培養我們理論聯系實際,樹立熱愛專業以及勤奮學習的思想和決心。通過對霍山的實習研究,對霍山周圍環境的植被有了更深的觀察,了解霍山的植被覆蓋情況以及植被物種的來源等,對以后預防自然災害有了一定的幫助。對我們今后的就業工作有較大的幫助,提升了我們實際操作的能力。
二.實習要求
1.實習中聽從老師安排,認真聽指導老師講解。
2.認真細致觀察霍山植被覆蓋現象,作好記錄。
3.學會分析植被分布的方法,培養生態分析能力。
4.用皮尺和米尺分別測量10*10,5*5,1*1的'樣方內喬木﹑灌木﹑草本植物的胸徑等數據。
5.實習結束后,編寫一份生態學實習報告。
三.實習任務
1.在野外對各種植被進行初步觀察分析,著重點是喬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種類和分布觀察分析。
2.初步對幾大類喬木﹑灌木﹑草本植物進行觀察認識,了解它們在興唐寺、霍山等地的分布狀況。
3.初步觀察霍山的植被分布特征,學習分析植被特征的方法。
四.實習安排
XX月5日到XX月10日
實習地點:霍山
1.動員準備階段
通過實習動員、實習情況介紹,使學生了解實習的目的、內容、安排及要求達到的目標。從思想上和物質上做好準備,時間為一天。
準備工作包含:
(1)每班按4-5人編一組,指定每組的實習組長;
(2)檢查野外用品,及其它勞保裝備(手套、鐵鍬等);
(3)了解野簿的記錄格式。
2.教學階段
在教師的帶領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野外基本工作方法的基本訓練,為期一周。
基本訓練內容有:
(1)植物的鑒別;
(2)霍山地形植被特點;
(3)植物標本野外采集;
(4)室內標本制作;
(4)標本的鑒定、描述和保存;
(5)生物豐度和分異度的統計。
要求有:
(1)每天及時整理當天收集的資料、清繪圖件及上墨;
(2)每天要作實習小結;
(3)每天預習與第二天實習關于的內容。
3.編寫實習報告階段
編寫實習報告主要培養學生整理、歸納和綜合分析實際調查資料的能力,使理論與實際相聯系。時間為為3-4天。
要求:
(1)教師講明資料整理的目的和要求,圖件的格式、報告的提綱;
(2)學生用三分之二的時間完成圖件的編繪及報告初編;
(3)教師認真輔導,審閱圖件、批改報告初稿;
(4)學生用三分之一時間修改,清抄。
4.實習研究方法
1)、霍山植被研究方法
本次實習主要是利用樣方法測量植物數據,首先,用皮尺量出一個10*10的樣方測量喬木,5*5的測量灌木,1*1測量草本植物。然后用米尺測量各種數據,并利用實驗數據對調查地進行了物種多樣性分析,得出了物種多樣性指數。然后,記錄植被分布狀況,制作物種分布曲線。
2)、野外實地調查測量
第二天是實習的最重要的部分,我們主要是在霍山腳下做植被調查,選了兩塊不同類型的樣地來進行實地調查,首先是用樣方法來對樣地分別進行了喬木調查、灌木調查、草本調查了解了樣地的植被物種構成,并利用實驗數據對調查地進行了物種多樣性分析,得出了物種多樣性指數;第二是采用了相鄰樣方法對樣地進行了物種調查并繪制出來物種——面積曲線,以此來確定最小樣方面積。
五.實習作業
1.霍山有哪些植被及植被的作用?
種類:霍山有野核桃、毛榛子、白樺樹、美薔薇、遼東櫟、鵝耳櫪、槲櫟、華北落葉松、油松、連翹等。
作用:
1)保護生態環境
2)水土保持
3)吸收水分。制造氧氣。吸收粉塵和二氧化碳。有溫室效應
4)防止自然災害,如山體滑坡、泥石流等
5)經濟價值
6)觀光價值
2.霍山常見的物種
常綠闊葉樹種有:落葉松、白樺、桑寄生、遼東櫟、黃花柳,紫椴等樹種。
常見的灌木有美薔薇、黃刺玫、土莊繡線菊、小葉鼠李,山梅花,鐵線蓮等。
常見的草本物種有老鸛草、山梅花、羊胡子草、白茅、地榆、柴胡、桔梗、野生豌豆、玉竹、甘菊、等。
六.實習心得
在本學期六月五日到六月十日,我們進行了為期一周的生態學綜合實習,地點主要位于霍山興唐寺。通過本次實習,我們基本掌握了野外實習考察、實驗數據的采集、室內分析和數據處理分析等技能和知識。
通過著此次教學實習,我們不但鞏固了自身的理論知識,而且極大的鍛煉了我們的實踐操作能力。走出校園,走進大自然的懷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這次野外實習我們不但欣賞了霍山秀美的自然景色,調查了解霍山植被的類型和植被分布特征,而且學習并掌握了野外植被實習的一些調查研究方法,提升了我們的知識應用與實踐能力。在野外實習的過程中,雖然非常的勞累,但看到如此的美麗的自然景色,實習后的成果心里還是非常愉悅。這次教學實習讓我們受益匪淺。
生態學實習報告 4
一、實習目的:
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以及同校園里的老師,學生交流,增進我們對于城市生態系統的基本要素、城市人與環境關系的認識,以及了解人們對于環境的真正需求,并營造一個適宜廣大城院學子與職工學習與生活的環境。
二、實習時間:
6月3日到6月8日
三、實習地點:
xx
四、實習單位和部門:
xx
五、實習內容:
(一)調查項目
1、校園概況:占地面積、綠地面積、綠化面積、湖面面積、建筑面積。
2、自然要素:校園綠化質量、植被質量、空氣質量、水體質量、噪聲環境質量情況照明質量等。
3、工作分配:蔡晃耀(組長),主要負責分配各組員的工作和配合各個部分工作。
(二)調查表格、數據統計
表1城市學院校園自然要素調查表
校區組成學生宿舍區教學區辦公區教工宿舍區
占地面積120畝40畝75畝30畝
綠地面積450 90 30 90
綠化樹種2種4種2種3種
湖面面積0畝8畝0畝0畝
建筑面積10.2萬18.2萬5.1萬3.8萬
表2城市學院校園自然要素質量問卷表
要素調查對象質量滿意程度原因
很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
綠化質量學生10 57 34綠色植物凈化空氣的效果不明顯。
教師6 7 1生態區沒有完全建成,植被沒有成熟。
空氣質量學生1 28 72由于周邊的工廠排放廢氣或者下雨天下水道發出的異味
教師1 10 3校園出現灰蒙蒙的現象,霧氣經久不散。
水體質量學生0 45 56宿舍用水有時會強烈的消毒水味道
教師2 8 4自來水偶爾出現混濁現象
噪聲環境質量學生6 73 22隔音效果不好,課室或宿舍外有人喧鬧就很吵
教師2 10 2搞活動時,外面比較熱鬧
墻體質量學生1 64 36隔音不好,墻體滲水嚴重,還出現墻灰脫落現象
教師2 10 2隔音不好
照明質量學生20 63 18湖邊晚上燈光光線不好
教師10 3 1部分路燈壞了,沒有人及時修理
(三)關于調查對象
男:
48人女:
67人學生:101人教師:14人總計:115人
(四)結果分析
4.1學校簡況
理工學院城市學院新校區位于寮步鎮西側,松山湖大道以南的小坑村范圍。新校區選址占地面積81.88公頃(1228畝),其中建設用地總面積53.33公頃(800畝),是東莞市重點項目之一。
規劃提出,新校區計劃招生總規模為2萬人,建筑面積約66.3萬平方米,容積率0.81,整個校園分為兩期進行建設,其中一期(首期)建設規模為33.33公頃(500畝),學生規模擴大至1萬人,建筑面積約41.3萬平方米,容積率1.24,二期建設用地面積為20公頃(300畝),建筑面積約25萬平方米,容積率為1.25,建筑限高40米。
4.2綠化質量
現狀:綠化面積428畝,主要樹種有36種,主要分布在中心湖、生態園。
主要樹種有荔枝樹、劍麻、合歡樹、木芙蓉、棕櫚、廣玉蘭、紫葉李、懸鈴木、紫薇、桂花、月季、水杉、墨竹、側柏、構樹、南天竺、木槿花、紅楓、馬褂樹、刺柏、鳳尾蘭、泡桐、灑金柏、紅葉石楠、珊瑚樹、白玉蘭、重陽木、淡竹等36種。
調查情況:如右側的餅狀圖,從調研結果了解到,有70%人對校園綠化質量表示滿意,其中很滿意的占14%,有30%表示不滿意,不滿意的原因主要是缺乏維護和植物種類少,綠色植物凈化空氣的效果不明顯。
我的建議:從調查結果看有70%的人對校園綠化質量表示滿意,說明我校的綠化質量還是不錯的,要是如果再加強維護,使植物茁壯成長就更好了。
4.3空氣質量
校園空氣質量很一般,經調查2的人群對空氣質量很滿意;
33為一般滿意;65%表示不滿意。總的來說,我校的空氣質量能得不到大多數人的認可。對于城市學院的空氣質量,領導們必須得重視,采取措施,改善我們的空氣質量,提高我們的滿意度才是良策。而對于不滿意的人群,不滿意的原因主要是空氣塵土多、有氣味,由于周邊的工廠排放廢氣或者下雨天下水道發出的異味;部分老師認為校園出現灰蒙蒙的現象,霧氣經久不散。
我的建議:防治大氣污染,控制污染排放是改善空氣質量的根本措施,因此相關部門應該加大對城院附近工廠的監督,同時這些工廠也應
該嚴格遵法,守法;最后,校園應該加大綠化,保護生態環境;
4.4水體質量
城市學院位于東莞市松山湖大道文閣旁,環境優美,植被繁茂,“山、水、樹、人”融為一體。真可謂依山傍水。
然而,從調查情況看:如右側餅狀圖發現,2%對校區的水體質量表示很滿意,46%表示一般滿意,52%的人不滿意。
經分析,主要原因是
(1)宿舍用水有時會強烈的消毒水味道和有臭味。
(2)自來水偶爾出現混濁現象。
我的建議:校園內應設置儲水池,讓自來水有很好的靜置、沉淀。
同時,加入多重過濾網,更好的隔離雜質等等。
4.5噪聲環境質量
校園噪音環境質量良好,經調查,7的人群對空氣質量很滿意;72為一般滿意;21%表示不滿意。總的來說,我校的噪音環境質量能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而對于不滿意的人群,不滿意的原因主要是生活區太吵,晚上很晚了還有人在吵鬧;隔音效果不好,課室或宿舍外有人喧鬧就很吵;搞活動時,外面比較熱鬧,會很吵。
我的建議:
(1)對于校園里的噪聲,源頭只要還是宿舍旁邊的高速公路上,汽車發出的噪聲和同學們的喧鬧聲。那么我們應該從源頭處預防,傳播過程消減。即,對于在學生的喧鬧,應及時進行處理,勸告他們盡量安靜點,以免影響他人休息。
(2)對于高速公路的車輛,在規劃的時候應該加厚墻體,門窗都要進行嚴格地使用隔音材料,從而達到更好隔音效果。從我在宿舍居住2年發現,學校在這個方面做得的確不錯。特別是門墻方面,隔音效果不錯!
4.6墻體質量
校園墻體質量良好,經調查,4的人群對墻體質量很滿意;87為一般滿意;9%表示不滿意。總的來說,作為“東莞速度”建設出來的學校,我校的墻體環境質量能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
而對于不滿意的人群,不滿意的原因主要是:隔音不好,墻體滲水嚴重,還出現墻灰脫落現象。
我的建議:學校應該定期對墻體進行檢查和維護,同學們也應該積極、及時地向宿管反應墻體脫落、漏水等問題。
4.7照明質量
對于學校的照明質量,經調查,20的人群對墻體質量很滿意;62為一般滿意;18%表示不滿意。總的來說,我校的照明環境質量方面能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滿意度很滿意的,是上述調查中最高的,真的不錯。而對于不滿意的人群,不滿意的'原因主要是:湖邊晚上燈光光線不好,容易發生意外;部分路燈壞了,沒有工作人員及時修理。
我的建議:
1、室內,室外選擇高光效、高顯色性的光源,或者根據室內照明氛圍,選擇合適的光源營造;
2、合理安排燈具布置方式,保證照明的均勻度,當然也需要個別重點照明,形成陰影,造成層次感。
3、選擇合適的燈具安裝方式,及安裝位置,避免眩光。
4、定期對學校的燈進行檢查維修,維護。
六、實習總結:
此次實習雖然辛苦,但是經過大家的努力,我們組的同學全部圓完成了各自的實習任務,達到了預定的目標,也有了很大的收獲,組員不但鞏固了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也為以后的實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真正做到了理論聯系實際。校園調查實習使我們的專業知識得到鞏固和開拓,使我們更容易將所學與實踐聯系起來;實習使我們認識到自身知識的缺漏,必須重拾書本,虛心請教老師,彌補自身的不足。
通過本次實習,我們學會了校園自然要素調查的方法,校園自然元素質量數據的分析和滿意度分析,對于城市學院的校園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認識了具有代表性植物;在對城市學院植被的分析過程中,掌握了生物豐度、生物量、統計方法。同時在實習過程中通過合作克服了許多困難,進一步體會到了團結就是力量的真諦,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
在生活方面,就個體而言,這是一次艱辛的實習,是一次生活的考驗。這幾天我們深刻體會到了實習的辛苦。老師也是很不容易的,專業老師是實習隊伍的領頭人,他們不僅要控制速度、方向保證同學們的安全,而且要給我們不斷地講解。在學校里與老師接觸得少,實習時才發現原來老師也是最可愛的人。
就整體而言,這是一次增長知識的實習,是一次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在實習過程中老師以實地實物為例,又進一步向我們講授了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并給我們充分的時間去觀察,讓我們有一個自己動手的機會。希望學校以后會安排更多的實習機會,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掌握更多的知識。
生態學實習報告 5
一、實習目的與意義
農業生態學是生態學在農業領域的分支,可見,是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的課程基礎之一。通過農業生態學的課程實習,讓我們了解分析研究農業領域中的生態問題,探討協調農業生態系統組分結構及其功能,促進農業生產的持續高效發展,以及農業生態學在實踐中的應用。此外,實習過程中要求遵守實習紀律,不得無故缺席、遲到,有事必須經教師同意方能離隊。注意安全,防止任何意外事故的發生。全面認真地完成所交給的實習任務,做好實習筆記,認真完成實驗分析,為撰寫實習報告做準備。按時完成實習報告,并保證報告的質量。
二、實習時間與地點
時間:
地點: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
三、實習內容
在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參觀了培養基質高溫滅菌區、接種室、培養室。聽在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工作的楊老師講解人工食用菌的接種,栽培過程。
首先在培養基質高溫滅菌區參觀,看到了攪拌機,培養原料,從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的楊老師那里學習到了食用人工菌的接種基質及培養原料的配制。初步了解了食用人工菌的栽培方法。
培養基質的原料由80%的木屑、15%的棉子殼和腐料組成。腐料一般加適量的玉米粉或米糠。不能用含油脂的植物作為原料,如桉樹、松樹等。其中棉子殼要用3%的石灰水浸泡。人工食用菌的接種、栽培流程中應注意:
1. 原料準備:原料要注意粗細搭配,80%的秸稈、高粱、15%營養料、2.5%的石灰、2%的石膏粉和0.5%的普鈣、磷肥。其中石灰和石膏粉的.作用主要是調節酸堿度。
2. 水分的控制:保證原料不干不濕,用手捏時不出水放開時會散開。
3. 裝袋,高溫消毒:用17cmX38cm規格的塑料袋裝包,在0.15壓力、110℃的高溫消毒3-4小時是最關鍵的,可以防止生霉。
接著參觀了食用人工菌培養室,在這里,學習了解食用人工菌菌種。 食用人工菌菌種分為一級種、二級種、三級種。
一級種又稱為母種,由試管培養,要求也最為嚴格。原料有:麥糊、水、馬鈴薯、瓊脂、葡萄糖、蛋白胨、硫酸鎂、磷酸二氫鉀。原料準備好以后放入試管中,5支裝包,在0.14壓力不超過0.15壓力的穩壓下放置40min高溫消毒滅菌防霉。拿出降溫,將試管擺成斜面,2-3天試管內的水汽晾干,接菌種。
二級種又稱為原種,原料有:木屑、腐料、石灰、石膏粉、普鈣。將原料放入玻璃瓶內,然后進行沖瓶,把瓶壁上的渣子沖干凈。用干凈的筷子在土中打孔,打到底,蓋上牛皮紙,高溫消毒,接菌。
三級種又稱為栽培種,等瓶中菌絲長滿,就開始裝袋,一瓶二級種可裝20包左右三級種,同樣也要進行高溫消毒。在20℃左右的培養室中培養,1個星期到20天以后菌絲長滿。期間袋上如有菌長出,要及時將菌拔出。
最后,通過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的楊老師學習到如要保證天天有菌收獲,有幾點必須注意:
1. 要保持接種室清潔、規范,不能把接種包放在接種室,必要時要對接種室進行定期消毒。
2. 培養室要單獨有一間,培養室溫度在20℃左右。溫度較高時,菌生長較快,大概40多天即可出菌。
3. 出菇房保持在2-3間,出菇房輪流采菌,以保證每天出菌的數量。出菇房要保持清潔,定期消毒,防止病蟲害。出菇房里的出菇包每天加2-3次水,注意通風。
出菇房的出菇生產包一個星期到十多天會出菌,采菌后繼續澆水,十多天后出第二次菌,大概2-3個月腐料全變黑時菌全部出完,一個出菇生產包總產量在1公斤左右,多時可達1公斤半。
四、實習體會
這次在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一上午的農業生態學實習讓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除了了解 學習到了食用人工菌的接種與栽培過程。還讓我學到了循環利用資源的重要性,不僅能保護環境,還能降低成本,提高利潤。就拿對用完的腐料處理來說就是農業生態劃的體現。由于培養食用人工菌的腐料變黑后已失去了養分,還含有很多的霉菌,如果隨意丟棄在環境中,會污染土壤,對環境有一定的污染,所以要對用過的腐料進行處理,一般把用過的腐料集中在一起進行腐熟。腐熟后的腐料可以作為肥料供給植物使用。或是把腐料集中滅菌后再丟棄,可以疏松土壤,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其次,我還了解到栽培食用人工菌有很大的經濟利潤和商機。1支試管里的一級種可接種5-8瓶二級種,1瓶二級種可裝20包三級種,一包三級種又可分為25包出菇生產包進行出菇。這樣算下來1支一級種可接種出2500-4000包出菇生產包。一包出菇生產包可產1公斤左右的菌,那么1支一級種最后培養下來的產量可達2000公斤以上。1支一級種的成本為10元,一瓶二級種為5元,一包三級種為3元,昆明菌苑食品有限公司的楊老師告訴我們,1-2萬袋出菇生產包一年可獲4-5萬元的收入。可見,食用人工菌中還有很大的商機。 這次野外實習讓我們學到了不少東西,在實習過程中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鞏固和提高了我們在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本次實習令我們加深了對所學課程的了解,更深刻認識到了學習該課程的意義,鞏固了學習成果,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理。知識從感性認訓升華到了理性認識,從抽象變得具體起來,我學習到了很多書上沒有的東西,了解農業生態學對實際生產的重要性。
【生態學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生態學實習報告09-30
森林生態學實習報告08-13
城市生態學實習總結 -實習報告07-30
精選生態學實習報告四篇07-11
精選生態學實習報告4篇08-31
生態學實習報告6篇09-12
生態學實習報告14篇07-11
生態學實習報告3篇09-18
生態學實習報告九篇05-30
生態學實習報告7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