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走過高三--高三教育教學總結 -教學工作總結
送走2009屆,迎來2010屆,送走2010屆,迎來2011屆,帶高三畢業班的感受,永遠都是累,而面對不同的學生,你的教學永遠都充滿了挑戰。我和這些新結識的高三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中,共同體味著人生拼搏的苦與樂。做好高三的復習迎考工作,首先就是認識學生,建立友好和諧的師生關系。高三了,又換了一個地理老師,學生在心理上多少都有一些不安--會不會不適應新老師的教學方法,新老師會不會關注我?在他們猶豫又期盼的眼神里,我走上講臺,微笑,開始講課。課堂上多關注,課下就拿著學生名單,默想他課堂上的面孔、學習的表現,幾節課下來就記住了學生的名字,并能準確地喊出他們的名字。與學生的感覺近了,課堂課下溝通就容易多了。我切實地感到,與學生關系融洽,教師教的輕松,學生學的愉悅。其次,就是始終注意學生學法的指導和應試能力的訓練培養。地理復習的方法很多,比如區域地理學習的基本方法主要有畫圖法、聯系法、比較法、歸類法、分析法、區域特征綜合分析法。1、畫圖法:地理空間能力的培養,單靠讀圖是不夠的,讀圖只是學習區域地理最簡單、最基本的方法。在熟讀區域地圖的基礎上,應逐步過渡到畫圖、析圖等能力層次。2、聯系法:同一地理區域中各地理要素之間存在著緊密的練習,這種聯系是區域綜合的具體體現。讓學生找到各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可提高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比如地形、氣候兩個主要的自然地理要素與農業生產的聯系,學生就可以較為準確地理解區域內地理要素之間的綜合,進而形成區域地理的綜合思維能力。3、比較法:不同地理區域的區域特點存在著一定的差別,通過比較就可以讓學生準確地掌握各地理區域的不同特點。例如各大洲地形的學習,就可以用比較法。4、歸類法:把具有相同特點的區域進行歸類,有助于學生對地理區域的深入理解。例如:在世界氣候類型分布的學習中,就可以根據各大洲的氣候類型進行歸類:①熱帶型:非洲、大洋洲、南美洲②溫帶型:歐洲③寒帶型:南極洲④復雜型:亞洲、北美洲5、分析型:利用區位因素進行地理要素特征的分析。例如,影響氣候的因素分析、影響鹽度的因素分析,影響農業的因素分析等。6、區域特征綜合分析法:每個區域一般都涉及到位置、范圍、地形、氣候、植物、人口、民族、工業、農業、交通、城市、名勝等該地區較為獨特的地理特征,每個區域特征的形成是各種地理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但其中必定有一個主導因素,分析時要抓住主導因素。如我國西北地區的干旱,青藏地區的高寒。地理二輪復習,我結合考點和學生實際,自擬專題。主要有正午太陽高度角計算及應用,晝夜長短變化,區時、地方時,太陽光照圖的類型識別,等值線,氣候的形成因子,自然地理的五大規律,人文地理的四大區位(農業、工業、城市和功能區、交通),熱點區域,鄉土地理,選擇題和主觀題的答題技巧。通過二輪復習,學生對一些常見題型的解答比較熟悉和掌握了,尤其是考點、難點最多的地球運動、洋流形成和分布,氣候的非地帶性分布等章節有了比較清楚的知識框架和腦地圖。高三學生在復習中往往不重視主觀題的練習,表現為不做或瞎寫。事實是,高考文綜卷地理一百分的構成中超過一半是主觀大題(一般單選10個,占40分),學生平時不練習,不鉆研主觀題的答法,考試必定失利。因此,我采取這樣的方法:以考代練,以考促學。我每周利用一節課考試,考試內容是兩道精選的往屆各地高考大題(與我們當時復習內容相關性較高的),一張16開紙,學生拋開一切,靜心答題。我在閱卷的時候,嚴格按照評分標準,按點賦分。屬于審題錯誤的,我會在題目上標出忽略的關鍵詞或混淆的概念,比如題目"分別說明兩地的氣候形成原因",學生未注意"分別"兩字,批改就要圈出這兩個字。比如題目"說明該河的水文特征",學生答"水系特征",這就是概念不清或審題疏忽。如果學生答題格式不規范,我會在試卷上列出標準的答題格式。我的加分寫在什么地方,那就是能得分的正確答案;我畫波浪【走過高三--高三教育教學總結 -教學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高三物理教學總結 -教學工作總結08-06
高三英語教學總結 -教學工作總結08-28
高三數學教學工作總結09-10
高三化學教學工作總結07-08
高三歷史教學工作總結07-01
高三體育教學工作總結05-22
高三物理教學工作總結05-19
高三教學工作總結06-07
高三地理教學階段總結 -教學工作總結06-24
高三語文教學工作總結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