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師讀書心得體會8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讀書心得記錄下呢?你想好怎么寫讀書心得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8篇,歡迎大家分享。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
記得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學不會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教師。起初我聽了這句話的時候很氣憤,我們做教師的,誰不希望自己的學生有出息,有哪個教師不希望自己的學生將來能成材,我們是在盡心盡力地教,可他們不學啊?有的時候真恨不得能代替他去學。
但是看過《做有策略的教師》這本書后,我的原有的觀點在頭腦中慢慢退去,為什么作者會這樣寫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學生不喜歡教師,所以學生更不會去喜歡教師所教的課程。可是,孩子為什么不喜歡教師啊?我覺得應該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有些孩子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比如遭到諷刺,挖苦;受到不應有的干涉,或與家長、同學或教師發生矛盾等,尤其是當和教師發生矛盾時,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專注與學習。做教師的更不能吝惜對學生的表揚,人人可以為堯舜,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重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都在乎群體對個人的認可程度,你所評價的學生不一定真的很棒,但是當事人聽了別人的評價之后,也許就會向“棒”靠攏,從而成為“堯舜”。
2、有的時候是因為教師、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為沒有達到預期目標而產生了負罪感和內疚感,因此也就產生了厭學的情緒,這樣也就不能去聽教師所教的課程了。
3、有的時候是因為我們教師沒有適應人本教育,沒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觀念和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在本書中有一節“現身說法的教育效應”,文章中的“我”遇到兩個偉大的人,一個是鍥而不舍的母親,一位是現身說法的老師。現身說法的好處是有親近感,有說服力,能產生“人同此心,情同此理“的效果,這樣才能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4、還有的是因為教師缺乏課堂管理的技巧,沒有建立新的課堂學生行為規范,如有的教師發現學生上課不專心,明知學生因為不專心答不上來,就故意提高嗓門,將其一軍:“某某同學,請你重復一遍剛才教師講的話。”或者干脆對這些學生不管不顧,只提問那些好學生。這時候教師成了是“主角”,好學生成了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數學生只是不起眼的“群眾演員”,很多時候是“觀眾”或“聽眾”。對自己不喜歡的教師學生又怎么能喜歡聽他講的課呢?所以他的成績也不會好。
5、還有的課堂過于死板,氣氛過于沉悶,激發不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他更不會去學了。本書中“思想品德課也可以上的很有趣”,村岡教師采取循序漸進,步步引導的方法,使學生對問題的認識由簡單逐步走向深刻,全面。討論法是他使用的主要教學方法,這也是我在日后的教學中應注意的主要問題。
6、還有對學生的評價,評價很重要,無論是課堂評價還是學生的自評、互評都要準確。課堂上要多鼓勵,及時鼓勵,肯定評價要多于否定評價;學生之間的評價要把握好,不要使學生的自評、互評變成自我夸耀、自我貶低,或互相進行攻擊、互相挑刺,評價要中肯,要切合實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專注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所以為了做一個好教師,一個能被學生認同的好教師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學環境中,這樣學生才能進入專心的學習狀態;在課堂上要建立民主與規范,既不能把課堂管死,又不能讓課堂太活躍,影響了課堂紀律。但是課堂的學習行為規范必須要明確,要說到做到,然后還要對學生付出真誠的關愛,哪怕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不要去傷害學生。
接著要在課堂上確立合理的教學內容,教學應該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也就是說我們的教學應該圍繞著學生的發展而展開,所有的教學活動一定要著眼于學生、著力于學生、著重于學生的發展。即“以學定教”、“以學施教”和“以學論教”,而不應該無視學生生命個體的存在,自顧自的去講,致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沒有問題、沒有懷疑、沒有想象空間,進行“目中無人”的教學。學生的注意力不可能40分鐘都集中在教師的身上,所以我們必須要抓住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把具體任務交代下去,這樣才能讓學生自覺控制注意力。當然還要多創造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活動,對課堂上問題提出的處理要機智巧妙,比如:旁敲側擊法、目光暗示法、變換聲調法、行為知道法、心照不宣法、小組長管理法等等,這些方法都值得我們教師借鑒。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玉,可以剖金。學習,可以使我們了解前人和他人,了解過去和未來,反思自我,從而獲得新的生成。所以,我覺得要做到“三學”。
(1) 堅持不懈地學。活到老,學到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2) 多渠道地學。要做學習的有心人,在書本中學習,學習政治思想理論、教育教學理論和各種專業知識,增強自己的理論積淀;也要在他人處學習,學習他人高尚的師德修養,豐富的教學經驗,以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
(3) 廣泛地學。廣泛地閱讀各類有益的書籍,學習各種領域的知識、技能,特別要學習現代信息科技,不斷構建、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
學習中也要善于思考,在實踐中探求、感悟。要堅持用腦子工作,力爭做到:反思昨天,審視今天,前瞻明天。時刻把工作與思考相結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教師的專業發展影響著學校教育發展的步伐,教育的發展影響著社會發展的步伐。教師專業發展的現實意義和對歷史所產生的作用都告訴我們要不失時機地把握教師的專業發展的機遇,要大膽探索,銳意進取,與時俱進,以教師專業的健康、迅速發展,促進教育的發展,推動社會的發展。
趙老師,你好!我是王臺學校的一名教師,王臺中學東門對應東面有一個廠子,生產污染很厲害,不僅味很大,還從廠子流出白水,該廠子沒名,內部好像叫麗珠海爾王臺分廠,投訴給開發區環保局,沒有結果。還有王臺中學東南邊的翻砂廠,時不時的開爐生產,污染嚴重!王臺小學,中學。幼兒園緊挨著!對學生傷害很大!懇請趙老師實地考察,幫我們解決污染吧!感謝了!!
趙老師,你好!開發區山大醫院兒科管主任看病,光開很多錢的貴藥,孩子受罪,卻治不好病。希望勸他改改行醫作風。畢竟孩子家長都不容易。向兒科的其他醫生學習一下,花少錢,孩子少受罪,還能治好病!謝謝!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2
世界本來就是一個矛盾的集合體,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抉擇,但不需要為壓力過重而苦惱,更不需要為了失敗而哭泣,也不要讓事情來主宰我們,而是要用積極的態度來主導、推動事情往更好的方向進展。
最后李開復博士認為:成功就是不斷超越自己,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對此我的理解就是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形式不同,成功的意義也不同,不要去在乎世俗的模式,只要自己努力去實現理想,并且每天都在向理想靠近,就是成功。成功的標準并不是單一的,社會給每個人提供了不同的舞臺,只要在自己的舞臺上將自己的價值發揮到極限,無論是令人矚目還是平凡普通,都是成功。當然,在現實社會中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無法實現的夢想,我們的理想和現實永遠存在著差距。而許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改變心態,調節情緒,改變思考方式,不斷超越自己,努力讓自己的生命充分燃燒,做最好的自己。
讀完《做最好的自己》,感到其實做好自己并不難。作為一名職業女性,工作經常陷入一種疲勞的狀態,經常會被學生的問題搞得自己覺得很累,我知道這不應該是年輕老師應有的心態,但是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總是會被學生不如意的表現所影響,開始經常抱怨這,抱怨那,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到底適不適合教師這個職業,剛參加工作時的'熱情減少了,這種心情影響到我的生活和工作,受李老師的影響,“既然只能當老師,那么悲悲戚戚是當,高高興興也是當,我當然選擇后者!”
是啊,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為什么不天天開心呢?可是,每天出現的讓人頭疼的事情,讓人頭疼的學生,怎么能高興得起來呢?我經常想:多想孩子們可愛的地方,盡量把課上好,盡量和他們一起玩兒,這樣孩子們就會越來越愛自己,每天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又怎么能不高興呢?
多么簡單多么樸素的道理,為什么我當初就沒想到呢,想想我們在工作學習中難免會與人產生摩擦,如果我們只盯著別人的錯誤,那么只能讓矛盾越來越激化,但是我們如果想別人的優點,就會使我們很快的冰釋前嫌,問什么同樣的問題發生在學生與老師的身上就這么不可調和呢?其實還是緣于“愛”,如果我們給學生多點,再多點的愛,對于他們的錯誤我們都用理解之心,包容之心,責任之心看待,而不去苛求他們像成年人那么懂事,師生關系會不會更和諧一點呢?在眾多的壓力與競爭下,要保持積極的心態,不論遇上什么困難都不要氣餒,積極心態戰勝一切困難,一樣可以做到優秀。
事實證明,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一個最好的自己,都可以做到優秀。我們更不必為自己趕不上別人而太過自責,也不必因為境遇不好而太過感傷,怨天憂人。我們所需要做的,是追隨自己心靈的選擇,不求其他,但求做最好的自己。我們就會變成一個更美好、更大度、更成功的人!
書是我們的好朋友,通過它可以“看”到廣闊的世界,“看”到銀河里的星星,“看”到中華瑰麗的五千年,“看”到風土人情和世間萬象……對我們擴大視野、增長見識、豐富積累、提高素質,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我國偉大詩人杜甫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人人擁有一好書,人人讀一本好書的讀書工程的號召下,我讀了李開復先生的《做最好的自己》。
首先吸引我的是書名,當書到手時我懷著好奇的心情去讀這本書。讀完后不禁覺得神清氣爽,以前也曾讀過一些書,讀后似乎感覺都是一些空話,僅僅留給我一些無謂的說教,沒什么實質性的幫助。看了這本書后,感覺與眾不同,如何才能做最好的自己?這需要我們每人個人進行思考。是的,更多的時候,大家都在審評對方,研究對手,卻很少有時時間靜下心來了解自己。李博士用平實的語言為我打開了一扇了解自己、重新審視自己的心門。他告訴人們:做人不是只有自省才能更完美,但是不時的自省卻能讓自己更加的清醒;做人不是簡單的樹立理想就可以輕松實現,但是沒有理想的人卻一定無所適從;做人一定要有廣闊的胸懷,真正做到嚴于律已,寬以待人才有容天下之大量的非凡氣度;做人要有勇氣,真正敢于追逐自己夢想的人才能讓更多的機會停留在自己身邊……他不僅提出了淺顯易懂的“成功同心圓”說,而且運用了發生在他身邊的大量故事來闡述成功的秘訣。這些故事很值得我學習和品味,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指導我走向成功之路。
其次,每個人對成功的理解不同。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或許經常有這樣的感覺: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怎樣才能得到成功,搞不清真正的人生價值是什么,如何實現。現在看了李老師的“成功”學后,體會到:人和人之間千差萬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不能用同一個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成功,無論是所處地位與名望的高與低,擁有財富的多與少,只有發揮了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又對社會和他人有益,同時還體驗到了無窮的快樂,這就是成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3
隨著現代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教育這一行業也在逐漸的改變。教師不僅僅只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使者了,他還承擔著塑造人的理想和品德,培養人的綜合能力和健康的人格的神圣使命。那么,現在的學生究竟喜歡什么樣的老師呢?這就是當前的學生出給老師的考卷!當前社會給與老師的要求。
盡管每個學生喜歡一個老師的原因都不一樣,比如有的學生喜歡她的幽默,喜歡她寫得很漂亮得板書,甚至只因為你對他說了一句:恩,做得很好,加油!但我認為他們喜歡的是尊重學生,了解學生需要,注意與學生交流感情的老師。他們喜歡是對學生真誠、坦蕩,能得到學生真心與信賴的老師,他們喜歡是有豐富閱歷的、能言、善辨、談古論今,嚴肅而不失活潑,莊重而不缺幽默的教師。他們還喜歡與他們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并能積極參與他們的老師。教師要放下架子,把學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學生說話,走下講臺給學生講課關心學生情感體驗,讓學生感受到被關懷的溫暖;自覺接受學生的評價,努力做學生喜歡的教師。
教師要學會寬容,寬容學生的錯誤和過失,寬容學生一時沒有取得很大的進步。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每當想起葉圣陶先生的話:你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頓,在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身為教師,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職責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
這天我正在上課的時候,我發現有一個學生頭靠在課桌上,一只手按著肚子,面露出痛苦狀,一問才知道,早上起床晚了,為了能趕上上課連早飯也沒有吃,下課后,在我的強制要求下(他開始有些不好意思,執意不肯去)這個學生來到我的家給他煮了一碗面條。后來他就成了我家的常客,因為他媽總是讓他給我帶一些東西,像幾把面條,一點炒面之類的東西給我,我執意不要,可是他總是放下就跑。他還和我的小侄子能了好朋友。語文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另外一個學生有一次上課的時候被我叫起來回答問題,他有點結巴,因為緊張就更說不清楚了。問題終于回答完之后班上的同學早就笑翻了天。看著旁邊的同學這樣他哭了。我費了很大的勁才使教室安靜下來,我拿出一張面紙幫他擦干眼淚后讓他坐下,我說,你已經做得很好了。然后我對全班同學說他已經做得很好了不是嗎?并帶頭鼓掌,其他學生或許是被我的行為感染到也開始鼓掌。從那以后我總是有意識的常常叫那個學生回答問題,其他學生從笑他慢慢開始替他緊張,當他回答完之后總是在我之前給他掌聲。那個學生慢慢的結巴沒有那么厲害了。每次坐下的時候總是望著我笑了。
善待每一個學生,做學生喜歡的教師,師生雙方才會有愉快的情感體驗。做好一個老師,至少讓你的學生偏科不是因為討厭你。一個教師,只有當他受到學生喜愛時,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最大價值。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4
暑假期間,學校給老師們購買了很多書籍,我分到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我就細細地讀了這本書。書中平實淡雅的文字,真實形象的案例,非常貼近我們現在的工作和生活,讀后讓我對自己的職業,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致青年教師》全書共分六輯,分別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里裝著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共計85篇文章。讀完這些用心靈澆注的文字,仿佛和智者經歷了徹夜的長談,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個境界。
吳非老師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樂于動筆,發現了很同行在教育中的問題并寫了下來。給我深的感觸是他在“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一文中說: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師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師之心境,如海洋一般遼闊,如長空一般高遠。教師心胸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有可能成為樂園;他的學生,才會開墾自己心靈,建造精神家園。人生中能遇上胸襟遼闊的教師,學生自然“大氣”,自然能頂天立地。
他在“我們是來欣賞同行的.”一文里也說:我們是來欣賞別人的,并不是來比武的,所以就能更多地看到人家的長處。他也說,所謂“公開課”,本來也不過是大家在一起切磋切磋教學藝術,交流心得體會,何心非得比出個高低?我是來欣賞別人的,我是來參觀的,有什么必要評頭論足,說三道四?他舉的案例最使人印象深刻,曾有著名教授榮退,系里安排上一節課,有紀念的意味。70多歲的教授精心地準備了兩個月,隆重地上了最后一課,的確絕倫逸群,無奈教授耗盡心力,上完課已無法走下講臺,其后大病一場。請記住,我們是在上一節課,這節課課是向學生講授的,這是我們的日常工作,而不是為了坐在后排聽課的老師,而且,我們在這以后還有很多節課要上,不是非得在這節課上把一切美好的東西展示出來。
你是教師,你今天播下什么樣的種子,明天就會開什么樣的花,結什么樣的果實。他說,教育是“慢”的事業,它的特征最像農業和林業,不能依賴“硬件設備”,不能強調資金投入,不能指望加班加點,不能靠使用生長激素。教師的人文素養比業務更重要。愛因斯坦說:“我從來不把安逸和享樂看做是生活目的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教育是一份美麗的事業,樸實的工作態度和發自內心的話語,就像把一粒種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潛心耕耘,就會開出智慧之花。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業,教育要培養理想。高貴與卑微的距離也許只有一步,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嚴。試著在心里裝下學生的心,有些事,盡早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明確的態度,從小培養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識。作為青年教師,要自覺維護教師的集體,推動這個集體,實現集體凝聚的力量。每時每刻的關注和努力,關注小事,從我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教育無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優秀的教師站在學生面前,無需講話,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他教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還有思想、氣質和未來。
讀了這本書,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修煉的是比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東西。吳非老師的文字,讓我在平實的語調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教育。我要做的還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愿我會做好!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5
應女兒的邀請暑假開始看水滸。快意恩仇,兄弟義氣的故事讓我們都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作為女性我是不愛看那些打打殺殺的作品的,但既然看了,加上水滸在我國是家喻戶曉的,即使不看,也能說上幾個人物,評論幾個故事,所以就邊看邊評,贏得了女兒深深的贊賞和敬佩。這對一個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來說,真是難得的很。
我們都喜歡魯智深,他有著豪爽的行事風格,菩薩一樣的慈善,為了朋友不顧一切的情誼,也有著超人的武藝。每當看到魯智深相關的情節,我們倆都會叫好不斷,豎起大拇指。他為了金家父女打死鎮關西,為了林沖燒死高衙內,為了可憐的老僧人戰敗了兩個惡賊,身居二龍山老大卻甘愿一直為林沖留著首領的位置。他的'心里沒有名利,只有情誼。
你看那羽扇綸巾談笑間令敵人飛回湮滅的吳用,儒雅中透著睿智,從容中有著機警。他不急不緩,卻總是胸有成竹。我以為楊志見了他會大打出手,卻也只是提了幾個刁鉆的問題而已。他就那樣四兩撥千斤的化解了楊志的刁難。他真像三國的諸葛亮啊!足智多謀,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其實里面的人物哪一個不是光芒四射呢?林沖,李逵,宋江,晁蓋,戴宗——一個個個性鮮明,感愛敢恨,重情重義,各具所長。文學經典的影響沒有時空界限,相差幾十歲的母女倆人,共讀水滸,都能看得激情洋溢,為書中的一字一句而折服。這,就是經典的力量吧!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6
這個假期,除了做網課的教學工作,我個人也是去學習了很多的東西,參加學校組織的一個培訓,自己同時也是看了一些教育相關的書籍,通過讀書來讓自己得到成長,讓自己有更多的收獲,我也是對于這次的讀書有一些感悟和心得。
讀書讓我感受到別人的工作經驗,很多是以前我不怎么了解,或者是在工作里頭察覺到,但是歸納不了的一些,通過讀書,也是讓我更加的意識到自己其實要進步的地方還有很多,特別是看了一些優秀老師寫出來的書籍,讓我明白,要我做到這種程度,可以把自己的教學經驗這樣歸納出書去分享給其他的老師,我是還做不到的,甚至里面講到的一些工作方式和方法我也是不那么的懂,同時教學的工作也是需要持續的,堅持的做下去,很多優秀的老師都是做了十幾年,二十多年的,他們的經驗豐富,遇到的學生問題也是很多,去解決了,也是分享了出來,讓我也是明白,即使目前我還沒有遇到這樣的學生,但是也不代表以后不會遇到,而遇到了學到這些經驗,也是能有一個方法去解決,即使效果不一樣,但是也是會給我一個思路,讓我更好的把教學做好。
通過閱讀別的老師的教學經驗的書籍,也是讓我明白學生是多種多樣的,每個學生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以前我的教學也是比較的粗糙,一些工作的方法也是需要去變化的,讓我更知道,對于每一個學生,都是需要去了解,去清楚問題的所在,所要用到的'教學方法也是不一樣的,雖然課堂上是只需要兼顧到大部分的學生,但是課后的工作,卻是同樣不少,想要做好一名老師,豐富的經驗重要,但積極的心態,多去學,多去做也是特別的重要,沒有誰的經驗是一開始就有的,都是通過不斷的去嘗試,去做,來讓自己的經驗豐富,變得更加的優秀,而通過閱讀,通過看其他老師分享的經驗,也是讓我更加的意識到自己從中學到的,也是要在以后的教學工作里頭去運用才行,這樣讀了的書才不算是白讀了。
讀書,不但是會讓自己的知識儲備更多,同時也是讓自己更加的意識到自己和優秀之間的差距是哪些,以后又是該如何的去改進去提升,也是要在今后把自己的教學工作做得更好,來讓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更大的提升。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7
魏書生認為,尊重別人是一種本事,“不會尊重人,從高層次上講,享受不到尊重人的那種自豪感和幸福感;從低層次上講,自我也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魏書生很尊重自我的學生,學生只要有一點提高,他就表揚;學生犯了錯誤,他也不直接批評,而是用唱歌、寫說明書等形式引導學生自我教育。更讓我感動的可是,魏書生還十分注重點燃后進學生的期望之火,善于幫忙學生尋找長處,發展長處。
魏書生以往講過這樣一件事:新學期,有兩個全校最差的學生進了他的班,他要求這兩個學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每人找到自我的優點”。學生說沒有優點魏書生則說:“不可能,我都替你找出兩條了”還有一個學生向魏書生坦言“我學的'不好,只考了8分。”而魏書生則一臉驚喜:“你一不聽講,二不寫作業,三又不看書,還能得8分,這是天賦啊!”我想,類似的故事,魏書生肯定還有很多很多,他善于研究后進學生的心理特點,揚其長而避其短,不斷增強后進學生的內部驅動力,真正體現了“不拘一格,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而其思想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他所說的“尊重和發展學生的個性和人性,會使師生生活在一種相互理解、尊重、關懷、幫忙、諒解、信任的和諧氣氛之中,從而真正體驗到做人的幸福與自豪感,減少內耗,明顯提高了工作和學習的效率。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8
閱讀“小學數學老師”一書,讀完后那個,我感覺很多。據了解,本書為無數數學教師的成長提供了滋養,也為許多年輕數學教師搭建了成功的橋梁。它是培養教師成長的搖籃。它的風格非常簡單明了。教學評價公正,教學計劃新穎,教學精湛。它接近教育改革的前沿,是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負責人。
在這本書中,我可以理解她作為一名數學老師如何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之美,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生活,樂趣,我能感受到她如何成為一名數學老師讓學生不僅學習教科書中的數學知識,還學習如何幫助學生贏得所學知識。
作為一名數學老師,我喜歡數學,我喜歡教數學。“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之美”;吸引我試圖找到問題的答案成為貫穿我數學教育的主線。知識的記憶是暫時的,思想和能力的獲得是永恒的。因此,每個學生的數學教學必須旨在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新課程改革和數學教學改革要求反映了上述要求。數學教學從傳統的“交付知識”模式轉變為“以學習為動力,以學生為中心”。練習模式。學生的.自主學習,獨立創造和個性發展將受到更多關注。數學教學對于培養和發展學生廣泛的數學能力將更為重要。
讓學生參加中學數學。范老師說,“玩”教數學和數學是學生體驗數學和數學的好方法。這對小學生來說確實是一種好方法,孩子們看到的數學并不是一個嚴肅的面孔。在教學中,留給學生的作業是制作玩具。結果,老師收到了許多漂亮的模特和學生制作的手工文書,如長頸鹿,飛機,火箭,古董花瓶,未來的汽車等。這讓我覺得事實上,我們的作業可以在沒有那么機械化的情況下完成,只需保持閱讀,閱讀和寫作,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多地接觸生活,移動和玩耍。例如,當我們教授單元的方向和位置時,讓學生回家設計校園計劃,讓孩子們完成各種任務,但這會滲透到學生的智慧和幸福中。
在這本書中,老師還組織學生每年在郊區的性質上玩,但我強調玩的不是一個無目的的瘋狂玩法,傻玩,能玩的學習知識和技能。在這本書中,張先生還介紹了一種如何讓學生喜歡數學,感受數學的新鮮和樂趣的方法,以便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的樂趣,感受數學的魅力,并把數學聯系起來與生活和形成科學探索的精神。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精選08-23
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09-07
讀書教師心得體會08-29
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10-06
讀書教師心得體會01-13
教師的讀書的心得體會06-23
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09-17
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02-24
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06-09
關于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精選07-16